你见过这样拍卖的吗?20艘贴着名牌发动机的快艇,最终像废铁一样被拆解粉碎。8月2日北海市那场京东拍卖,简直把"绝不留后路"写在操作手册上——竞拍者必须当场把发动机打孔粉碎,还得录视频作证。更绝的是,报名门槛高得吓人:企业得在广西注册,要有拆船环评批文、排污许可证,拆解场地还得贴着北部湾。
这么严苛的条件,能有人接盘?别说,真有两位勇士出手了。39轮加价把起拍价15.3万顶到17.35万成交。算下来每艘快艇8675元,跟废钢回收价差不多。网友开玩笑说:"这价格买堆玻璃钢回去当鱼礁都亏运费!"
为何宁可贱卖也要物理毁灭?不得不提北海7月30日银海区刚销毁的那10艘大马力"三无"快艇。走私船翻新倒卖的灰色产业链,在北部湾从来不是秘密。这次拍卖公告写得明明白白:所有发动机必须打孔后用钩机砸烂。说人话就是:连颗螺丝钉都别想流回黑市!
环保拆解真能赚到钱吗?咱们算笔账:2500-3000元/吨的废钢行情,20艘按60吨算最多值18万。中标企业还得支付拖船费、场地租金、人工成本,更别说环评处理费。这么看来你也是个人才,敢接这烫手山芋?业内人士偷偷告诉我:"要不是政策强制报废,拆船厂看都懒得看。"
更值得琢磨的是竞拍者限制。明明放宽到周边省份就能抬价,偏偏锁死在广西企业圈子里。隔壁广东湛江的拆船厂老板直拍大腿:"我们设备更专业,可连报名资格都没有!"这你就不懂了吧?地域保护背后是责任闭环的考量——本地企业对执法部门负责,视频验收、完工报告全程可追溯。
类似操作其实早有先例。最高法院规定罚没资产流拍后可降价20%再拍,这次却直接成交已是万幸。去年某地拍卖缉私冻品,三次流拍后只能付费处理。这么看来,快艇能变成17万真金白银缴回国库,反走私专项治理的账本上又添了笔进项。
写在最后:当钩机的铁爪砸向SUZUKI发动机的瞬间,17万成交价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北部湾的浪花里,又少了一批虎视眈眈的"三无"幽灵。下次在涠洲岛看见海警巡逻艇划过碧波,你或许会想起那20艘被碾成废铁的快艇——有些消失,恰恰是为了更好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