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26 岁的郑新宇身着深蓝色西装,在《新闻直播间》的镜头前沉稳播报时政新闻时,屏幕前的观众或许未曾察觉 —— 这位 1999 年出生的 "学霸主播",正代表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最鲜明的变革信号:2024 至 2025 年,央视通过主持人大赛选拔"郑新宇们"、跨频道人才流动激活 "梁婧们"、技术赋能孵化 "AI 王冠们",构建起老中青三代同堂、传统与新锐共生的主持生态。这场 "上新" 不仅是面孔迭代,更是主流媒体应对 Z 世代受众、全媒体传播的战略突围。
一、新面孔:从 "科班学霸" 到 "跨界能手" 的多元阵容
1. 新闻频道:95 后主播的 "硬核" 登场
郑新宇的履历堪称 "央视新人模板":2017 年以中传播音专业全国第一考入大学,2023 年主持人大赛中,他用 "追梦冬奥" 主题演讲斩获新闻话题评述冠军,90 秒即兴考核从 "人" 升华至 "人类命运共同体",获专业评审最高分。2025 年 6 月,他正式接手《新闻直播间》午间档,成为该栏目最年轻主播之一。镜头前,他擅长将复杂政策转化为 "数据可视化解读",如在报道 "一带一路基建" 时,用动态地图演示项目覆盖范围,单条报道在抖音收获870 万播放量。
同频道的哈乐则代表 "民生派" 新人:2001 年出生的宁夏姑娘,中传毕业后先派驻江西总站锻炼,2025 年 2 月在《新闻直播间》首秀中,以 "乡村教师坚守山区" 的现场报道打动观众。她独创 "哈乐探访" 板块,用 Vlog 形式记录留守儿童生活,相关话题 #00 后主播的乡村日记 #阅读量破2.1 亿。
2. 综艺与财经:打破边界的 "破圈者"
综艺频道的左琰以 "甜而不骄" 的风格突围:武汉大学播音系毕业的她,在《闪光的青春》五四特别节目中,与年轻演员合作完成 "非遗技艺传承" 访谈,自然不做作的互动让节目收视率较往期提升30%。她参与的《在中国大地上边走边跳》更尝试 "主持 + 舞蹈" 跨界,在云南佤族村寨学跳木鼓舞的片段,被网友剪辑成 "最接地气综艺名场面"。
财经频道的梁婧则是 "专业派" 代表:2019 年主持人大赛 30 强选手,曾连续五年坐镇全国两会《企业家说》访谈,专访过董明珠、曹德旺等企业家。她擅长用 "财经白话" 解读数据,如在《天下财经》中用 "奶茶指数" 比喻消费复苏,相关短视频在微信视频号转发量超50 万,被业内评为 "最懂年轻人的财经主播"。
二、新生态:技术、机制与受众的三重革命
1. 技术赋能:AI 主播与真人的 "协同播报"
央视的 "上新" 不止于真人主持,更包括虚拟主播的技术突破。"AI 王冠"作为总台首个超仿真数字人,已实现财经资讯全自动化生产:通过深度学习王冠的语音语调、肢体语言,日均产出 120 条股市快讯,准确率达98.7%。在 2025 年两会报道中,"AI 王冠" 与真人王冠同框解读 GDP 数据,虚拟形象的微表情和手势自然度获观众 "真假难辨" 的评价。
此外,XR 技术重构主持场景:如《中国神气局》节目中,主持人与虚拟嘉宾在元宇宙空间讨论 "科幻与科技",观众可通过 VR 设备 "置身" 演播室,该模式使节目年轻观众占比提升至47%。
2. 机制革新:从 "论资排辈" 到 "能力突围"
央视打破传统晋升路径,形成 "三轨制" 选拔体系:
大赛选才:2023 主持人大赛中,地方台主持人杨旭(河北传媒学院毕业)以 98.696 分夺冠,打破 "大院垄断";
校招储备:郑新宇、哈乐等通过 "中传校招绿色通道" 提前锁定岗位,入职后需经历 "地方总站锻炼 + 多频道轮岗";
跨界流动:体育频道马凡舒转型综艺主持,连续三年担纲春晚,其主持的《大红车来了》聚焦春运民生,首播观看量破468 万,证明跨领域人才的价值。
3. 受众共振:从 "单向传播" 到 "双向对话"
新主持人深谙新媒体互动逻辑:郑新宇在抖音开设 "主播自习室" 账号,分享《新闻联播》备稿技巧,单条 "30 秒练声法" 教学播放量破1.2 亿;梁婧在小红书发起 "我的理财日记" 话题,与网友讨论年轻人消费观,带动 #90 后财经主播 #登上热搜。这种 "屏幕前专业 + 屏幕后亲和" 的人设,使央视在 15-35 岁观众中的好感度提升21 个百分点。
三、新启示:主流媒体的 "青春密码"
央视主持人的 "上新" 潮,本质是传统媒体对Z 世代话语权的回应。数据显示,2025 年央视频客户端18-35 岁用户占比达 47%,较三年前增长 21%。这些年轻受众不仅关注内容本身,更在意主持人是否 "懂我"—— 郑新宇在报道中引用 "内卷"" 躺平 "等网络热词,左琰在综艺中尝试" 汉服 + 工装 " 混搭造型,都是对这种需求的精准捕捉。
同时,"上新" 也为行业提供范本:通过老带新传帮带(如康辉指导郑新宇时政播报)、技术反哺内容(AI 主播承担常规资讯,真人聚焦深度报道)、跨平台人设统一(大屏专业 + 小屏鲜活),央视正构建 "严肃不失活力,权威更具温度" 的新形象。
正如郑新宇在入职演讲中所说:"我们不是要取代前辈,而是要和他们一起,让更多年轻人听见时代的声音。" 当 60 后主持人的沉稳、95 后的锐气、00 后的创新在央视荧屏交融,这场 "上新" 已超越人员更迭,成为主流媒体拥抱变革的生动注脚。
(注:文中图片建议搭配:①郑新宇《新闻直播间》工作照;②左琰综艺现场活力造型;③AI 虚拟主播 "AI 王冠" 界面示意图;④哈乐乡村采访 Vlog 截图,以实现图文并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