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海珠客村这块地又开始拍卖,起拍价高达8.6个亿,而且地块不小,位置也相当不错,我心里就琢磨,这回保利会不会继续出手?毕竟一期他们已经拿下来了,做成了保利四季和颂这样的大盘子,现在卖得也挺火。按理说,谁都知道,一期和二期要是能连起来开发,那资源还能整合,成本还能省一点,品牌传播也更好,干嘛不顺手接着买呢?咱们今天就聊聊这事。
先说说这块地头。这地块二类居住用地、服务设施用地、商业用地和商务用地都有,总面积3.4万多方,实际可出让的也有1.6万多方,能盖的房子、商业一共六万多方,其中住宅才9300多方,住宅建面也就2.7万方,这体量,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最小。容积率2.9,其实不算高,放在海珠核心区,就是很主流水平。
海珠客村这地方是真不差,离着地铁8号线鹭江站、客村站都很近。像现在广州买房,谁不看地铁?交通太方便了,谁也扛不住。老城区大家最关心,第一是配套,第二是交通。你买个房子,人家还得关心孩子去哪上学,有没有商业超市,生活方不方便。这块地其实除了楼面价,所有指标都很有吸引力。
但事就事在,这块地楼面价其实有点迷惑,一共才1.4万多一方,比起周边的地价和在售项目价格,简直是白菜价。但咱都知道,里头的水分可不小。因为这里头有大块头的商业面积,要配建服务设施,还有配建一个9班的幼儿园。真正能卖的住宅才是小头,所以你要是按住宅去分摊,实际住宅起拍楼面价差不多3.17万一方,还是比一期项目便宜点,但也不能跟外头的1.4万一方直接比。
说起一期项目,那可是2022年十月份的时候,保利花了13亿多,楼面价高达4.8万一方,里头纯住宅没有商业和配建那么多,所以成本高得多。现在一期做成了保利四季和颂,销售均价已经干到了7万一方。你说利润空间是不是还行?最少也得赚点吧。不然保利能砸那么多钱?咱都明白,广州这样的核心区,保利、万科、招商,中海这些大房企眼睛都瞪得大大的,机会不多,一个地块有一只手插进去,另一只大概率也不会放过。
不过这个时候,市场气氛变了,大家伙都在讨论房地产业的困难,银行贷款也严了,顾客观望气氛很浓。老百姓觉得,反正房价也下不来,我还不如等等,没动力冲进来。开发商呢,现在也不敢再像原来那样冒进,财务压力大,风险控制得多。说到底,还是眼下形势不比从前。
但我觉得保利出手的可能性非常大。为啥?因为二期地靠近地铁,虽说配建多,住宅不多,但要是让其他公司拿走了,那两部分项目拼不在一块,影响规划协调,整体价值也难以最大化。大开发商都喜欢做大盘,分期开发养一盘棋。更何况二期价格相较于当年一期已经低了些,回头拿两个项目的资源整起来,开发、销售、服务、宣传、物业,经济效益最优。
你说这个地价高不高,其实不是唯一的判断标准。去年保利在广州多个地块出手,基本都是老城区优质地段,这都说明,保利现在就专挑那些核心资产,优质产品线填仓位。为什么?钱不多的时候,只能挑最能赚钱、流转最快的买。现在市场低迷,反倒是抄底的时候,万一过两年政策一放,老城区房价跟着政策利好又起飞,你现在不囤点好地段,那可别后悔。
海珠区的房子,在广州人心里一直是香饽饽。市区核心,配套全,居住氛围好。尤其老广州人更喜欢,一是交通方便,二是上学近,三是生活质量能保障。而且看现在的经济情况,年轻人外流压力虽然大,但是只要核心城市有足够吸引力,人口净流入还是摆在那里。你说以后大家都买不起房了,也不现实,羊城这么大的市场,哪有真的卖不出去的好房子?只要产品好、区位好、价格别太狠,肯定有人买单。
其实配建商业、配建幼儿园这些,开发商未必觉得吃亏。因为城市更新的大方向就是要功能多样,住户才愿意来。现在一大堆高端社区里边带商场、带学校、带菜市场,大家觉得住得舒服,生活便利。物业公司也能顺势做点配套服务,商业配套租金可以补贴部分开发建筑成本。虽然住宅收益还是主力,但商业、服务设施带来的广告效应和居住便利性,或许就对房子溢价有帮助。
再说说市场。大环境低迷归低迷,对优质房子需求其实一直有,只是老百姓更理性。现在排队几十个人抢房子那种狂热场面没了,是好事。开发商也不会再脑子一热就去抢地,所以竞争不像往年那样拼命。但对像保利这种账算得清楚的大房企,只要财务压力扛得住、有信心未来销售能跟上,有资源整合能力,他们不会错过补充优质土储的机会。等市场回暖那天,回头再盘算,这地不就是超值资产吗?
再大胆点说,像广州海珠这种城心地块,本就稀缺,再过几年你可能都很难再碰到这种规模的可住宅+商业综合地了。政策大方向也是支持优质房企优先拿地,保证城市开发逻辑清晰、项目能快速成型,不拖泥带水。所以这种地块,即使短期利润没有以前那么夸张,长期看依然划算。
另外,现在又提“保交楼”,强调开发商不能只顾着抢地圈钱,必须保证楼盘如期交付,才能提升居民信心,守住基本盘。有能力、有信用的大房企优势就更明显。保利这种央企背景、账套规矩,形象一直还可以的,大概率也能扛下二期地块,把全盘统筹做出来。反倒是小开发商怕是难下这个决心,也没有能力把大项目搞好。到时候,消费者也更愿意买大房企、综合社区、服务标准化的楼盘,这才是趋势。
说到底,这次二期土地拍卖,真正竞争的焦点,其实在于谁能最有效地利用地块,平衡住宅销售、商业运营、社区配套之间的关系。对老百姓来说,大家肯定关心价格,担心会不会又推高片区房价。但市场规律不变,供需决定价格,该买的会买,不该冲动的还是不冲动。
对于政府来说,这种地块拍卖,也是财政收入、城市功能提升的手段。配建商业、幼儿园其实都是希望提升片区竞争力,拉动区域人气,把城心板块做新做活。老城区随着城市更新,肯定面临住户和配套改造升级,这也是必然趋势。
最后我想说,目前楼市降温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开发商资金压力不会突然消失,买房人信心不像以前那么足,但优胜劣汰正是磨炼开发商的关键期。谁能拿下优质地块,科学开发产品,控制风险,又能保证质量和交付,谁就能活下来,甚至过几年还能大赚特赚。海珠客村二期这块地极大可能又会被保利收入囊中,他们做大做强其实也是市场优胜劣汰的必然。
未来广州这样的核心区,还会不断有新的商业、住宅、配套综合地块上马。但好的地段、好的资源永远有限,这就是城市的本质。谁能稳扎稳打,布局先机,终归还是赢家。等市场回暖,你还会怀念现在这样的“白菜价”地块吗?到时候,大家再回头看看今天的选择,也许才真正懂得什么叫做“黄金江山”。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