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颜论进行时#
智能防线守护数字时代 技术赋能共筑安全未来
无人机在电网间穿梭。老人手机响起诈骗电话。AI大模型正被恶意提示词攻击……这些场景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博览会上实时上演。技术。安全。守护。在这里融为一体。
一、从被动到主动:安全防护的本质变革
曾经的安全防护是滞后的。总是事后补救。如今,新技术正重塑安全防线。智能感知。主动守护。成为新范式。
中国电信展区的“云猎”系统。无人机刚起飞。大屏即刻弹出预警。融合AI算法与云端协同。实现侦测、定位、识别、反制全流程管控。打击“黑飞”行为。塑造有序低空环境。
蚂蚁集团的“gPass”框架。融合声纹、虹膜、指纹。无感核身。构建认证屏障。确保“本人操作”。它还能调度多智能体间安全消息交互。提升智能眼镜体验连贯性。
二、AI双刃剑:安全守护与风险并存
AI大模型广泛应用。带来全新安全挑战。奇安信展区内。演示如何通过提示词攻击模型漏洞。获取信息甚至权限。
但AI也是守护者。腾讯朱雀AI检测助手。帮助用户识破AI生成的图片。人机协同测试安全性。守护大模型安全。
中国移动的“中移羲和卫士”。已为全国超过2400万用户保驾护航。当诈骗电话接入。被守护号码立即弹出提醒。守护人手机同步收到霸屏信息。可远程插播AI语音预警。一键挂断。甚至启动临时停机。
三、数智时代:网络安全即国家安全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数智技术以数据为核心驱动力。数据资产成为战略性资源。国家安全内涵已超越传统疆域。
网络攻击智能化、精准化。AI驱动的攻击手段不断翻新。关键基础设施面临威胁。勒索软件攻击2022年同比增长13%,超过以往五年总和。
大国网络空间博弈加剧。网络代码被武器化。社交媒体政治化。“武器化”。2019年我国信息系统频繁遭受DDoS攻击。
四、挑战与突破:自主可控与人才培育
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仍需加强。芯片、基础软件等领域存在短板。AI芯片仍依赖进口。
网络安全人才缺口巨大。到2027年缺口将达327万。高校年培养规模仅3万人。
但进步显著。网络安全产业规模从2016年的320亿元增至2024年的28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31%。核心技术国产替代率超过70%。
626所高校开设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建立“国家网络安全卫士”实战化人才培养体系。
五、未来之路:共建共享的安全生态
9月15日至21日。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全国开展。主题“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以高水平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
期间发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完善风险分类。探索风险分级。动态更新治理措施。还发布《政务大模型应用安全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测评基准数据集等重要成果。
需要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技术创新。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构建数据安全保障体系。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网络安全是系统工程。需各方协同努力。构建“多元协同、责任共担”的安全生态。
结语:守护向“网”的生活
在昆明博览会现场。观众与深度融合方言交互的AI政务助手“春晓”对话。挑战“识破AI伪装”互动游戏。
网络安全宣传。正通过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贴近百姓生活。
我们的生活在被互联网改变得越来越好的同时,面对网络安全的挑战也变得越来越大。
但技术赋能。共筑防线。让我们能够以高水平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
因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