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红利全面释放,充电桩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这一重大利好消息迅速引发资本市场关注。 方案明确,将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新建改建4万个60千瓦以上“超快结合”充电枪,并鼓励建设大功率充电设施。 同时,到2027年底,全国城市将新增160万个直流充电枪,其中包括10万个大功率充电枪。
政策红利全面释放,充电网络加速覆盖
行动方案提出了明确目标:到2027年底,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这一规划体现了国家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决心。 此次政策扶持更加精准有力。
方案指出,将充电设施接入需求纳入配电网规划,重点围绕城市核心区、高速公路服务区、交通枢纽、乡镇聚集区以及老旧小区开展配电网架优化。 同时,推广居住区“统建统服”模式也被列为重点任务。
到2027年底,将打造1000个“统建统服”试点小区,实现私人充电桩接入量和安全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在配套保障方面,国家将积极拓展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用电业务办理渠道,加快推广手机应用程序(APP)、网站等线上渠道,为充电设施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持。
充电网络全面升级,技术路线清晰
本次行动方案对充电网络建设提出了全方位布局。 在城市公共充电网络方面,将建设快充为主、慢充为辅、大功率充电为补充的充电网络,实现城市各类停车场景全面覆盖。 高速公路服务区是本次方案的重点场景。
到2027年底,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含停车区)新建改建4万个60千瓦以上“超快结合”充电枪,鼓励建设大功率充电设施。 除高寒高海拔地区外,其他高速公路服务区均应具备充电能力。
对于农村地区,方案要求进一步下沉充电网络,扩大充电设施覆盖范围。 到2027年底,在尚未建设公共充电站的乡镇行政区至少新增1.4万个直流充电枪,这将有效解决农村地区充电设施不足的问题。
在技术升级方面,方案提出开展交流充电设施、服役8年以上老旧设施、800伏以下电压平台充电设施的更新改造,推动充电设施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产业链迎来新机遇,这些A股公司最受益
随着充电设施建设目标的提出,A股市场中充电桩产业链相关公司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设备制造与运营商充电设备制造商将直接受益于本轮建设高潮。
特锐德(300001)作为全球领先的充电桩制造商,拥有庞大运营网络,累计投运充电桩超200万台,其中直流快充桩占比超60%。
万马股份(002276)作为中国电力电缆与直流充电运营商领域的龙头企业,目前公司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超过2.19万根。
中恒电气(002364)产品涵盖直流快充/超充桩、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是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的合作伙伴。
高压快充技术领先企业政策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充电效能”,而高压快充技术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300公里”的关键。 奥特迅(002227)是最大的直流操作电源制造商之一,拥有矩阵式柔性充电堆技术,是深圳最大的公共充电运营商。
盛弘股份(300693)拥有1000V高压快充和480kW、800kW高压液冷快充产品,充电桩类业务营收占比较高。 永贵电器(300351)作为国内首家大功率液冷充电枪商业化量产企业,产品供应比亚迪等主流车企。其液冷充电枪解决快充散热难题,已实现极速充电商业化。
国资系统供应商国家电网系企业凭借资源优势,在充电桩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 国电南瑞(600406)身为国家电网旗下充电站建设的主力军,深度参与多座“国家电网典型设计示范充电站”的建设。 许继电气(000400)是国家电网核心供应商,在高压直流充电桩市场占有率较高,拥有800V高压充电技术。
核心风险不容忽视技术迭代风险是首要考虑因素。 若4680电池等新技术突破导致充电需求下降,液冷超充设备可能面临降价压力。同时,若出现更先进的充电技术(如无线充电),现有企业的产品可能面临淘汰风险。
政策落地也存在不确定性。 如果地方政府配套资金无法及时到位,充电桩建设进度可能延迟。 此外,行业竞争加剧可能导致价格战,侵蚀设备制造商的毛利率。 出海政策风险同样需要关注。 部分企业海外收入占比较高,需关注目标市场(如欧美)的贸易政策变化(如关税、技术壁垒)。
投资逻辑与策略本次政策的核心逻辑是“通过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提升充电效能,促进电动汽车普及”,因此技术壁垒高、市场份额领先、与政策方向高度契合的企业将成为核心受益者。
短期来看,高速公路服务区超充站建设加速,设备商和零部件企业优先受益;中期看,高压快充技术普及将拉动液冷充电枪、超充桩等产品需求;长期看,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将助力相关企业抢占市场份额。 投资者可沿着设备制造、运营服务、技术升级三条主线,重点关注在高压快充、液冷技术等方面有技术储备和成熟产品的公司。
随着“三年倍增”行动方案的出台,充电桩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截至2025年5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已达到1440万台,整体车桩比达到2.57:1。 这一数据与方案设定的2800万个充电设施的目标相比,还有巨大增长空间。
资本市场已经闻风而动,但真正的黄金机遇可能才刚刚开始。 技术升级将是本轮充电设施建设的重要特征,那些在高压快充、液冷技术等方面有技术储备的公司将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