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又上演了一出"富贵险中求"的荒诞剧。近期,已被多次发布退市公告的*ST广道,在6个交易日内暴涨超过250%,成为市场焦点。尽管北交所对参与炒作的"吴行远""景娜娜"两个账户采取了限制交易措施,但市场炒作热情丝毫未减。
这一事件再次暴露出A股市场的制度性缺陷——一边是监管部门的警示,一边是投机资金的狂欢。在这个市场里,有人看见棺材,有人看见金矿,但更多人根本分不清两者的区别。
事件详情回顾:四大关键问题
*1. ST广道为何能暴涨?这家公司因财务造假已被多次提示退市风险,按理说应该无人问津。但A股市场向来有"炒差"传统,部分资金专门狙击这类低价、高风险的股票,利用其市值小、流通盘少的特点进行短线操纵。
2. 监管措施为何失效?北交所虽然对两个账户采取了限制交易措施,但这类处罚往往滞后且力度有限。违规成本远低于潜在收益,导致"罚酒三杯"式的监管难以形成有效震慑。
3. 制度漏洞在哪里?现行规则对"炒差"行为缺乏事前防范机制。退市风险警示制度本意是提醒投资者,但现实中反而成为炒作噱头。T+1交易制度也让散户处于信息劣势。
4. 谁在买单?历史经验表明,这类炒作最终接盘的往往是后知后觉的散户。当潮水退去,真正受损失的还是普通投资者。
看看网友怎么说
“限制两个账户有什么用?该炒的还在炒,该亏的照样亏。”
“这就是A股特色,好公司没人要,垃圾股炒上天。”
“明知道是火坑还往里跳,亏了能怪谁?”
“监管要是真有力,就不会年年上演同样的戏码了。”
小编有话说
*ST广道事件绝非个案,它折射出A股市场的深层次问题:
制度设计需要反思:退市警示反而成为炒作信号,说明规则存在严重缺陷;
监管必须前置:不能总是事后补救,要建立有效的预警和阻断机制;
投资者教育任重道远:市场需要更多理性声音,而不是"搏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