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天山上竖起一座精神丰碑》——仪征边晓斌新疆巡回报告会侧记
新闻动态
《天山上竖起一座精神丰碑》——仪征边晓斌新疆巡回报告会侧记
发布日期:2025-08-06 20:52    点击次数:80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扬州真州府和仪征大码头首席摄影师周晓明2025年8月5日摘编《仪征法院》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的报道:七月的新疆,帕米尔高原上,远方雪山吹来清凉的风裹挟着夏日的炽热;天山雪水浸润着戈壁绿洲流经“塞外江南”,处处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跨越4000公里山河,从边晓斌家乡走出的这支报告团,沿着英模援疆奉献的轨迹,来到他热爱的第二故乡,将英模精神带到了新疆政法干警的“身边”。

人民法院报2025年8月4日头版

天山上竖起一座精神丰碑

——全国模范法官边晓斌先进事迹新疆巡回报告会侧记

七月的新疆,帕米尔高原上,远方雪山吹来清凉的风裹挟着夏日的炽热;天山雪水浸润着戈壁绿洲流经“塞外江南”,处处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跨越4000公里山河,从边晓斌家乡走出的这支报告团,沿着英模援疆奉献的轨迹,来到他热爱的第二故乡,将英模精神带到了新疆政法干警的“身边”。总有一种精神,可以跨越时空,催人奋进。从南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党校的报告厅到北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大礼堂,每场报告会座无虚席。4位报告团成员从不同角度深情讲述了边晓斌同志工作、生活中的生动故事,深情追忆边晓斌同志的感人事迹。

7月29日,报告会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举行。7月31日,报告会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举行。

一句句质朴的话语、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在天山南北,为各族干部群众、广大政法干警,铸就了一座全面履职、勇于担当的基层法院干部的精神雕像。

在“奋斗”中,看见信仰模样

“29年的法官生涯里,边晓斌留下了47本工作笔记。在他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笔记本扉页上,工整醒目地写着‘奋斗’二字”;“‘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这是边晓斌的工作信条”;“打开他的办案系统,屏幕上显示2023年他负责的184件案件已全部办结。”……报告团成员、边晓斌生前同事、仪征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忠正讲述的一组组细节直抵聆听者的内心。

几年前,当仪征市重点民生工程——宝能小学在建项目因债务纠纷停工,周边适龄儿童入学面临影响的时刻,边晓斌态度鲜明地提出,情况紧急裁定先予执行,让接手单位尽快进场续建。一句“以最快的速度办好”,是边晓斌对“公正与效率”最真挚最朴素的解读,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对法治事业的热爱和担当。“困难面前有晓斌,晓斌面前无困难!”李忠正说道,这是大家对边晓斌的共识。每当遇到急事难事,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只要他在,院党组就放心,干警们就有了主心骨。“现在回想,知道快要交流任职后,他加班那么多,就是要办结所有案件,不给组织和群众一点欠账啊。” 李忠正语气里满是敬佩和心疼。

边晓斌的工作笔记本

在报告团中还有一位和边晓斌同志素未谋面的人,来自法治日报江苏记者站记者罗莎莎,她带着“边晓斌是谁?是怎样的一位法官?为什么让人念念不忘?”的追问,踏上了边晓斌同志先进事迹的采访之路。

“当一位资深律师告诉我,他和边院长认识快30年了,边院长没有和律师吃过一顿饭、喝过一次酒。”她明白了赢得百姓沉甸甸信任和怀念的原因是边晓斌同志把工作真正做到了百姓的心坎儿上。边晓斌总说“迟到的正义是打折扣的正义,人民群众的诉求等不得、拖不起,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办好。”一字一句掷地有声,这些散落在故事里的细节,构成了边晓斌精神最生动的注脚。

阿图什市人民法院政治部干部路文风表示:“聆听边晓斌同志的先进事迹宣讲,我深受触动与震撼。他扎根基层一线二十九载,用‘把群众当亲人’的真挚情怀践行司法为民,用‘啃硬骨头’的执着韧劲破解疑难案件。在边院长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名政法干警‘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法治信仰。”伊宁市检察院办公室主任杨迪告诉记者:“正义从不抽象,它就在法官俯身倾听的每一次调解中,在换位思考的每一份温暖里。法槌虽落,回响永存!这是新时代法官的信仰答卷,更是千万政法干警砥砺前行的灯塔!”

在“铭记”中 传承英模精神

边晓斌先进事迹视频的镜头最后定格在一张他带领干警宪法宣誓的合影上。画面中的边晓斌目光坚定,法徽在胸前熠熠生辉,身后是仪征法院员额法官群体。后排队伍中有一个高个青年,他正是这次报告团成员之一、仪征市人民法院经济开发区人民法庭副庭长朱建。

2023年12月1日,边晓斌带领

全院员额法官进行宪法宣誓。

“提起边院长,脑海中不禁回想起我带着卷宗一次次去他办公室请教案件的场景。” 朱建的声音穿透会场,带着大家回到边晓斌同志在司法为民最前沿奋斗的岁月。“每次走进边院长办公室,总能看到他的书架上放着一张和工人们手拿锦旗的合影。那是一个困扰500名工人多年的‘心结’’被边晓斌解开后的幸福的时刻。”朱建语气里满是敬佩。

“工人们白天上班,他就带队晚上登门,找每位工人谈话。”见到边院长屡屡吃工人们的“闭门羹”,朱建有所不解,边晓斌对他说,“无用功做到极致就是有用,只要用心用情去磨,就没有磨不开的心结。” 当调解成功的那天,工人们拖着一车鞭炮到仪征法院,边院长笑着摆手说,“鞭炮千万不能放,大家一起合个影吧。”从办理一案,到治理一片。在边晓斌的言传身教下,朱建的工作风格和思辨方式,也逐渐有了他师傅的影子。“他是领导、是老师,更是榜样,他用以身作则教会我们,结案了事不是目的,案结事了才有意义。” 2013年到法院工作的朱建,如今已经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与企业工人的合影、工人们送的纪念奖牌一直摆放在边晓斌的书柜里。

从企业短期工纠纷到农村“小五匠”维权,边晓斌同志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用一颗真诚的心解“法结”更解“心结”,在基层法庭工作期间负责办理的一千余件案件“零投诉、零上访”,给报告会现场每一位干警都上了生动的一课。新疆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伊犁州分院立案一庭审判员孙璇表示:在聆听报告时,印象最深的是边院长常说的那句,“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他用一生无私奉献,诠释了一位人民法官的忠诚与担当。我非常感动,深受教育。传承是最有力的礼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办好每一起案件,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公正司法,司法为民,努力做一位人民的好法官。

在“共鸣”中 赓续精神血脉

“爸爸书房的灯总是亮到特别晚,桌上总会摞着厚厚的书籍资料。他说老百姓一辈子可能就打一场官司,要是业务不精没判对,影响的是人家一辈子!”报告团成员、边晓斌同志女儿边淑洁站在台上,含泪追忆。举行报告会的当天上午,新源县法院立案庭负责人古丽孜拉·排祖拉早早地守候在设在新源县分会场的大屏幕前,她的心里一直牵挂着这位十年前曾来新源看爸爸的小女孩。

“2016年,爸爸援疆那一年,我正逢中考,家里房子装修,奶奶身体也不好,家里很需要他。面对组织需要,爸爸还是带着牵挂,踏上了前往新疆新源法院的行程。” 在家人眼中,边晓斌虽然是个工作狂,却又是一个爱家、爱生活的暖男。边晓斌彼时虽然远在新疆,仍写信鼓舞女儿做勇敢而温暖的人。“中考后怀着对爸爸生活的好奇,我也去了新源,却因水土不服肠胃不适、皮肤红痒,不由问爸爸是怎么适应的。”边淑洁声音微微发颤,“爸爸说,如果你深爱一个地方,那些所谓的苦也会变成甜,所谓的困难也会成为一种乐趣。”

那个晚上,边晓斌担心女儿着凉,拿起吹风机就帮女儿吹起了头发。印象里,这是他第一次给女儿吹头发,也成为边淑洁跟爸爸最美好的回忆。后来,边淑洁从爸爸同事那儿听说了爸爸在新源县短短一年,在审判质量管理、执行方式演进、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人才培养等方面针对受援法院实际提出的改革;至今新源法院的“心连心”食堂门口还挂着一块醒目的牌子感谢援疆干部边晓斌同志……

“心连心”食堂温馨明亮,新源法院干警围坐在一起用餐。

从起初心中有对父亲的不解,到如今渐渐懂得了父亲的赤子之心和心怀大爱。这个小姑娘的眼光中透露出坚毅和勇敢。“您没走完的路,我会带着您的期望更加坚定地走下去——做自己人生的战士,做一个勇敢而温暖的人,做永远让您骄傲的女儿!”话音未落,全场响起潮水般的掌声,久久不息。听完报告会,在感动如暖流般传递共鸣的同时,更有一份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在每一位聆听报告的政法干警胸中激荡升腾。古丽孜拉红着眼眶说:“小姑娘长大了,在她的身上看到了边院长的影子。以前觉得‘榜样’很远,边院长的事迹让我明白,伟大就是做好眼前的每一件小事。他倒在一线,却把‘如我在诉’的为民情怀立在了司法为民的丰碑上——这份精神遗产,将由我们来继承!”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干部人才组组长,州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方元庆表示:边晓斌同志作为全国法院系统的优秀代表,听了他的事迹报告会,深受感动,他是我们法院系统立党为公、司法为民的优秀代表。作为一名援疆干部,我们要学习边晓斌同志这种大爱无疆、无私支援的精神,用实际行动来推动伊新疆各项经济工作、社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记者手记从江苏到新疆,地理距离虽是四千公里,但心的距离,因为共同的使命而无限贴近。两场报告会,不仅是传递一个英模法官的故事,更是让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们,在“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下、在“共同奋斗”的征程上凝聚最深共情。记者从省法院了解到,近年以来,江苏法院紧密结合受援法院实际,先后派出29名业务骨干赴西藏、新疆和青海法院挂职交流,与当地干警同甘共苦、并肩作战,组织8批近50名讲师到受援法院交流授课,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与培训交流的受援法院干警达3000多人次,受到当地法院干警好评。边晓斌同志作为援疆的先进代表,2018年7月,被江苏省高院评为“全省优秀援疆援藏先进个人”。8月1日,新源县文化路花苑小区边晓斌同志当年挂职时住过的宿舍,阳光正好,穿过窗棂落在地板上,房屋简洁明亮,烟火气仍在。一位来自扬州仪征法院的法官背着双肩包打开了房门,这也是扬州地区援疆的第六位法官……他是谁?刚结束新疆最后一场报告会的李忠正就是那位接棒人。“作为传递精神的宣讲者和赓续援疆的接棒人,我愈发感受到,真正的榜样从不是遥不可及的丰碑,而是能融入日常、可学可做的行动指南;真正的传承,不是重复他的脚印,而是像他那样,把心扎进这片土地,把群众的期盼当成自己的牵挂。边晓斌活成了一束光,而我们,正沿着光的方向前行!”这是跨越山海的精神接力,这是从江淮大地到天山南北的初心回响。无数法院人正在续写英模故事!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