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被举报,王楚钦北大读研无望?被举报原因曝光,北京大学官宣
新闻动态
被举报,王楚钦北大读研无望?被举报原因曝光,北京大学官宣
发布日期:2025-08-21 20:42    点击次数:96

国乒主力王楚钦的北大读研之路,可谓一波三折。今年4月,北京大学官网公示2025级研究生拟录取名单,王楚钦以“初审合格”的初试成绩和复试86分的总成绩位列体育专业榜首,保送消息一出,瞬间引发热议。然而,这份喜悦很快被质疑声淹没,甚至有博主实名举报其录取程序违规,一度让球迷担心他可能无缘北大。如今,随着北大一纸新生考试通知的发布,这场持续数月的争议终于画上句号——王楚钦确认被录取为2025级非定向全日制体育硕士,9月将正式入学。

举报风波三大焦点:程序、编制与时间

争议的核心集中在三点:首先是招生程序的透明度。举报者指出,其他考生初试成绩均公布具体分数,唯独王楚钦显示“初审合格”,最终却以总成绩第一逆袭,质疑复试环节是否存在“特殊照顾”。其次是编制问题。王楚钦作为北京先农坛体校的在编运动员,按规定需全职训练,若未辞职或停薪留职,如何兼顾全日制学业?有网友直言这是“占编镀金”。最后是时间分配难题。作为备战2028年奥运的主力,王楚钦全年训练和赛事密集,能否完成32学分课程和论文撰写,成为现实考验。

北大的回应与政策依据

面对质疑,北大最初表态“已启动调查”,但未直接回应细节。随着事件发酵,校方间接释疑:王楚钦走的是奥运冠军“申请审核制”通道,免统考初试,且占用单列招生名额,不挤占普通考生资源。这一政策早有先例,如丁宁、马龙等运动员均通过类似途径深造。此外,北大强调其录取类别为“非定向就业”,与先农坛体校的“单位委托培养”模式并不冲突——类似企业委培生,毕业后需履行服务期。

这场风波折射出公众对“体教结合”的复杂心态。支持者认为,运动员为国争光牺牲青春,特殊政策是为其铺就后路;反对者则担忧教育公平被“特权”侵蚀。事实上,王楚钦并非孤例,近年已有37名奥运冠军入读高校,但其中6人因无法兼顾学业退学,暴露了弹性学制配套不足的问题。北大此次“开绿灯”,或许也是看中他的学术潜力——复试中,他提交的30页《乒乓球旋转力学》报告被赞“超越科班水平”,且奥运期间仍坚持每日3小时网课。

对王楚钦而言,入学只是开始。未来两年,他需在上午上课、下午训练、晚上合练的节奏中“连轴转”。好在北大允许现役运动员分散修学分,前辈丁宁的成功经验也为他提供了参考。正如网友所言:“当他在赛场挥汗如雨时,多数人正刷题备考——公平不该是单一标尺。” 9月的燕园,将迎来这位握球拍的硕士生,他的表现或将成为“体教融合”能否真正落地的新标杆。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