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263斤男子花2万请9名轿夫抬上峨眉山 反对者:这是“剥削”
新闻动态
263斤男子花2万请9名轿夫抬上峨眉山 反对者:这是“剥削”
发布日期:2025-08-22 16:03    点击次数:175

据@极目新闻报道,近日一位体重达263斤的游客,在四川峨眉山景区完成了一次非同寻常的登山之旅。该游客因体重原因无法常规游览,最终通过支付22100元费用,由9名轿夫轮流抬特制滑竿上山下山,往返总里程达42公里,耗时约10小时。而该事件隐私热议,也登上百度热搜榜第一名。

这位据听口音来自江浙地区的游客,原计划前往峨眉山半山腰的财神店。由于体型庞大,普通滑竿无法容纳,轿夫们不得不寻来一顶特制大轿才解决问题。负责此次服务的方姓轿夫介绍,为保障安全,他们特别安排了9人轮流作业,其中4人一组抬轿,1人专门负责开路警示行人。整个行程中,游客表现得十分开朗,甚至跟着轿夫们的号子声一起“嗨哟、嗨哟”地呼喊,引来众多行人驻足观看。

对于这笔总额22100元的费用,其中包含了游客额外给予每名轿夫的100元小费。若按景区常规收费标准计算,普通游客体验往返3公里滑竿服务价格为480元(两人抬行)。照此推算,42公里常规费用约为6720元。但最终协商确定的21200元基础费用(不含小费),考虑了多重因素:游客体重263斤远超常人、需使用特制大滑竿、以及需要9名轿夫而非通常的2人。这种定价方式体现了市场协商机制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这位游客老板大气。

轿夫方先生都表示“像这种定制的大单很少碰到。”

在这里我是忍不住为这位游客老板点赞。

而该事件经报道后引发社会各界广泛讨论。支持者认为这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如同机场为残疾人提供轮椅服务,体重超标者的登山需求同样真实存在。有网友指出“游客一路心安理得的观赏美景,轿夫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不损害任何人的利益”。更有评论认为这是“善的表现有多种多样,他享受的同时,又能让底层人有尊严的挣钱养家糊口,这也是善的一种表达方式”。

反对声音则主要质疑其合理性,认为“这相当于用9个人的体力换1个人的舒适,是否变相挤占了其他游客的公共服务资源?”部分网友本能地感到不适,质疑一个人是否应该如此“奢侈”到雇人抬自己上山,甚至认为这是一种现代版的“剥削”。

我对反对的声音持反对意见,人家就是从事这种工作,况且这位游客还多支付了小费,这就是最大的善意的表现。十个小时赚了差不多2500块钱,如果按照反对者的声音,那这九名教父就失去这份工作,谁来帮他们养家糊口?

况且,从劳动法规角度分析,根据1956年颁布的《劳动部关于装卸、搬运作业劳动条件的规定》,80公斤以上至500公斤以下的单件货物应使用搬运工具进行搬运。这位游客131.5公斤的体重,已超过单人背负的法定限重,组织多人抬运反而符合安全规范。

从轿夫职业特性来看,峨眉山的轿夫多由当地山民或农村人组成,依靠抬滑竿为生,这种传统交通方式既是旅游项目也是重要收入来源。他们从中年轻时开始从事这一职业,直到五六十岁,收入极不稳定,完全依赖游客流量。对于收入不稳定的轿夫来说,这样的订单意味着可观的收入。假设9人平均分配22100元,每人可得约2455元,相当于普通滑竿服务收入的5倍以上。更重要的是,这位游客自愿每小时多打赏每人100块钱小费,这对该景区的轿夫来说,确实是难得的一次工作机会。

据公开资料表明,超重人群的膝关节在平地行走时承受的重量约为体重的2-3倍,而登山时这一数值会飙升至5-8倍。以263斤体重计算,这位游客每迈出一步,膝盖需承受近半吨的冲击力。同时,登山作为高耗氧运动,对超重人群的心肺系统是巨大挑战。从这个角度看,选择滑竿服务对这位游客而言可能是更安全的选择。

还有,峨眉山景区对轿夫有统一管理,要求持准入资质并规范服务流程,确保安全。这种传统服务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与发展,体现了人类相互帮助、各尽所能的合作精神。在机械化运输工具无法覆盖的山地地形中,人力搬运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为特殊需求游客提供了登山可能性,也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就业机会。

分别之时,这位游客表示明年5月后会再来,轿夫方先生也答应到时会准备一台更大的坐轿,让他坐得更舒服些。这个看似个例的事件,实则展现了市场交易中最原始也最直接的原则——需求与供给的匹配。对游客而言,支付22100元获得了登顶峨眉山的机会,否则可能因体重和体力限制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对轿夫而言,他们获得了远超平常水平的收入。在这种各取所需的交换中,我们看到了传统与现代,在峨眉山石阶之上的相遇,也看到为了生计与尊严的平衡之道。反而值得我们为双方鼓掌。

再次为这位游客老板点赞,您大气,相信您绝对是一位善良的人!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