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下旬小米交卷:Q2营收1159.6亿元,净利108.3亿元,连续两季破百亿。数字很炸,但真正的彩蛋藏在三个战场——手机、家电、汽车。我们连夜拆解,发现雷军正在下一盘“先破后立”的大棋。
一、手机:低价机出海“放血”,高端机国内“回血”
全球大盘几乎零增长,小米却偷偷把销量干到4220万台,份额稳居前三。秘诀只有两句话:海外打规模,国内打溢价。
1. 海外“薄利多销”:拉美、非洲猛铺低价机,把ASP从1210元拉到1073元,换来市占率飙升——东南亚18.9%登顶,欧洲23.4%反超苹果。
2. 国内“贵得有理”:4000元以上机型占比27.6%,小米14 Ultra、MIX Fold4拉高品牌势能,线下新零售门店成为“高端体验站”,顺带给汽车引流。
小米用“低价机抢用户,高端机赚利润”的组合拳,硬是把零和博弈玩成了增量游戏。
二、家电:空调卖爆540万台,却拒绝价格战
当友商在618把1.5匹变频打到1599元时,小米空调逆势提价10%,还卖断货。背后是三张底牌:
• 技术:自研双转子压缩机+AI节能算法,一级能效实测比竞品省电12%。
• 爆品:Pro系列单型号销量抵友商三条产品线,SKU越少,成本越低。
• 场景:手机、汽车、家电同一套HyperOS,空调可联动车机提前预冷。
冰箱、洗衣机同理,用“人车家”生态做护城河,价格战?不陪跑。
三、汽车:只差3亿就盈利,雷军在等一个临界点
SU7交付8.13万辆,累计破30万辆,汽车收入206亿元,毛利率26.4%,只差最后一脚——单车亏损从去年的2.6万缩到3700元。
• 规模杠杆:二期工厂投产,产能爬坡到月销3万,单车摊销成本再降5%。
• 结构升级:SU7 Ultra占比提升,ASP涨到25.4万元,直接对冲电池涨价。
• 生态反哺:购车用户50%来自小米手机粉丝,营销费用率比新势力低3个百分点。
雷军内部放话:Q4实现单季盈利,不是愿望,是产能数学题。
四、隐藏主线:互联网收入“躺赚”
手机+IoT设备连接数破10亿,月活7.3亿,互联网收入同比增35%,毛利率高达70%。
相当于每卖一台硬件,就锁定一个持续付费的“数字租户”。手机越便宜,互联网收入越高,这套“剃须刀+刀片”模型才最性感。
小米仍旧存在着风险,主要有三:
1. 低价机占比过高,一旦海外关税风吹草动,利润表瞬间变脸。
2. 汽车盈利极度依赖产能,芯片、电池任何一次黑天鹅都可能拖垮节奏。
3. 大家电线下渠道薄弱,格力、美的线下网点是小米的8倍,农村市场仍是短板。
小米正在打一场“高低配”战争:用低价手机换全球流量,用高端手机和家电做利润,再用汽车和互联网服务讲未来。
财报里的108亿净利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战场在下一季度——汽车一旦盈利,雷军将拥有手机、家电、汽车三座“印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