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股市的戏码真是越来越像一场精彩好戏,你看着K线图,以为自己在研究趋势背驰,结果发现自己早就被“背了又背而后再背”的节奏玩得团团转。股市就是这样,有人在盘整背驰中数钱,也有人在趋势背驰中心累。至于MACD背驰,先别急着说它是“傻瓜指标”,这玩意儿其实挺像装了“双黄线”的司机,虽然规矩得很,但不代表它不会突然冲出一条轨道,还让你措手不及。
先聊聊趋势背驰,这是股市的“连续剧”,至少得有两个同方向的中枢才能撑起一场好戏。最后一个中枢离开时的力度比前一个中枢弱,这才叫趋势背驰。听着简单,但盯着逐步下跌、分析力度变化,很容易看得头晕目眩。人家股市提示你:你不是分析的问题,而是应对的问题。换句话说,有些事比拆解背驰的逻辑更重要,那就是如何在背驰中活下来。
盘整背驰呢?则是股市的“一集短片”,只需要一个中枢就能完成演出。特别适合那些喜欢“速战速决”的股民。在这里,你比较“进”和“出”两个动作,进场力度强,离场力度弱,明显甩不动,这就形成了盘整背驰。简单粗暴,但也不代表人人都赚得轻松。毕竟靠背驰抓买点是一场技术活,稍有差池就掉进了套单的“坑”。
再说到MACD背驰,这绝对是“懒人福利”。动能没了,价格却假兮兮地创出新高或新低,这背驰怎么看怎么像是欺骗感情。但说它是傻瓜指标并不公平,它其实是股市给小白的第一堂课。毕竟背驰分析总是需要一个“入门单”,先从MACD学起,拿捏住动能不足的警示,你才有机会在股市深海里游得更远。
至于泰晶科技的这张日线图,它简直像是股市教材中经典的课程。其中一段7月17日的类二买一举摸到了17块的高位,成了教科书般的案例。这里有两个判断背驰的招数,第一个是MACD,“傻瓜式”但管用,柱子没创新低,背驰形成无疑。第二个则是深度分析者的爱好,用进入中枢段和离开中枢段的力度强弱对比,结果也清晰,跌幅0.45元压倒0.21元,这一买点就此确立。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既然背了又背容易慌乱,为啥还有人喜欢从小周期起手放大研究?”好问题,但答案其实在细节里。不是说小周期不重要,而是如何避开大周期下跌的离开中枢段,才是关键所在。不然在画线的时候,很可能就一路被背驰拖到深渊。聪明人知道从大周期反推小周期,这叫战略优势;不聪明的人一头扎进小周期,这叫战术迷失。
咱们普通股民要记住一点,股市从来不偏袒谁。它的背驰理论是工具,MACD是辅助手段,至于中枢里的力度对比,这是需要经验积累的硬功夫。别被动去数线,也别忙着把技术贴落到哲学高度。抓住买点的机会,比花时间钻研细节更重要。
最后反问一句:你到底是想靠背驰蹭一波红利,还是想背驰里研究问题越看越晕?从市场这堂课里悟到了什么,答案其实早在你的买卖操作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