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2万元,就能把一辆奥迪Q7开回家? 这听起来像天方夜谭,却真实发生在桂林。 一辆2011年的老款Q7,以1.984万元成交,比原价缩水近百倍。
10月16日,阿里拍卖上这辆南宁牌照的奥迪Q7引来8人报名。 车龄14年,里程近20万公里,停放已久无法启动。 拍卖公告明确提示已达报废期,起拍价仅1.864万元。
竞拍过程只有3人出价,5轮加价就结束。法院不承诺过户结果,买家需自行承担风险。 这样的超低价背后,是车辆报废状态和法拍规则的双重影响。
奥迪Q7在2005年问世时,顶配版曾卖到150万元,还需加价提车。 如今新车指导价降至63.28万元起,经销商优惠后最低报46.75万元。二手市场同样惨淡,2022款车型使用4年贬值近45万元。
法拍车低价源于评估规则。 首次拍卖保留价不低于市价80%,流拍后可降价20%。 车辆状况差直接拉低价格,买家还要考虑过户费、整备成本等隐藏支出。
奥迪Q7遇冷与市场竞争加剧有关。 宝马X5、奔驰GLE等对手不断更新,奥迪Q7产品力相对下降。 经济环境变化和消费者转向新能源车型也影响销量。
法拍车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 阿里司法拍卖中,61%成交价低于评估价。 北京旧车市场成交率超75%,价格高出底价17%。 但报废车辆过户不确定性高,可能面临额外成本。
这辆奥迪Q7的遭遇是否折射出豪华二手车的普遍困境? 买家捡漏的狂欢背后,隐藏着哪些尚未曝光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