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度电成本的持续下降,本质是 “瘦身”(材料与能耗减量)与 “提效”(转换效率突破)的技术协同结果。2025 年 N 型技术全面替代 PERC 的浪潮中,TOPCon、HJT、钙钛矿等路线通过材料革新、结构优化与工艺升级,正构建起全新的降本逻辑。
“瘦身” 降本的核心是关键材料的减量与替代。硅片环节,HJT 技术采用背抛工艺将硅片厚度缩减,配合 210 大尺寸版型,单位功率硅料用量减少 8%。金属化环节的突破更具颠覆性:银包铜技术已在 HJT 全面应用,TOPCon 背面导入后可降低 0.01 元 / W 成本;聚和材料空气烧结技术让铜浆替代成为可能,直接将 HJT 银耗降至 0.5mg/W。钙钛矿技术则实现 “极致瘦身”,其材料用量仅为硅片的 1/500,室温制备工艺使能耗降低 70%,组件成本可低至 0.6 元 / W。
效率提升通过 “发电增量” 摊薄全生命周期成本。BC 技术凭借全背电极设计消除栅线遮挡,量产效率突破 27%,每提升 1 个百分点可降低度电成本 3% 以上。TOPCon 路线通过 ALD 边缘钝化、栅线优化等组合拳,头部企业量产效率已突破 26%,72 版型组件功率提升至 680 瓦。钙钛矿叠层技术更打开效率天花板,晶硅 - 钙钛矿叠层组件效率达 34.85%,理论极限超 43%,大幅提升单位面积发电量。
工艺革新进一步压缩非硅成本。TOPCon 非硅成本从 0.16 元 / W 降至 0.13 元 / W 以下,组件成本年底将跌破 0.64 元 / W;HJT 通过无主栅技术减少电阻损耗,组件功率提升 15 瓦,配合靶材成本下降,非硅成本有望降至 0.18 元 / W。规模化效应加速成本下行,中国 TOPCon 产能占全球 90%,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行业成本曲线陡峭化。
技术协同最终转化为度电成本的实质下降。2024 年全球光伏度电成本已低至 0.043 美元 /kWh,在多数地区低于煤电。当钙钛矿实现吉瓦级量产、BC 与 TOPCon 技术进一步渗透,光伏将在更多地区进入 “零补贴平价” 时代,成为真正的主力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