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昭告天下,宣布无条件投降。自此,反法西斯战争在盟军的全面胜利中画上了句号,正式落下帷幕。
然而,随着日本宣告投降,在那片曾受日军占领的南千岛群岛上,战斗仍在激烈进行,最终,驻岛日军在战斗落幕之际,尽数沦为俘虏。
究竟在日军投降之后,是谁仍在持续对日作战?他们的动机又是什么?这场战事又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冲击?
紧随其后,我们将深入探寻这场激战背后的历史脉络,一窥日军在末路穷途中的顽强抵抗!
1929年,一场金融危机在美国爆发,并迅速蔓延至全球,造成了大量工人失业的惨状,西方各国无一幸免,均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诺门坎之战
工人们走上街头,游行抗议,贸易壁垒日益森严,物价节节攀升,政局亦陷入动荡不安,这一切严重威胁着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秩序,其影响更是波及全球。
面对危机,各国纷纷出台应对策略,美国推出了“罗斯福新政”,英国则加大了对殖民地的剥削力度,法国亦步亦趋地采取了相似的措施。
金融风暴亦催生了各国“右翼势力”的迅猛增长。借此良机,希特勒迅速夺取了德国的政权,从而在德国埋下了战争的危机隐患。
尽管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家经济实现了迅猛增长,但在大危机的冲击下,该国作为岛国的固有劣势暴露无遗。
因此,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迅猛扩张,其煽动力亦波及普通民众。于是,在1931年,即经济大危机爆发翌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地区,进而通过对外扩张的手段来缓解国内日益尖锐的矛盾。
日本此举无疑对当时的苏联造成了强烈的触动。自沙俄时代起,日俄之间的矛盾便一直异常激烈。苏联成立后,尽管其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欧洲事务,但对远东地区的利益始终未曾放弃。
事实上,面对欧洲的强大压力,苏联反而更加坚定地强化了其在远东地区的战略布局。苏联急需出海口。
示意图
提及此点,或许有人会产生疑惑:苏联幅员辽阔,横跨亚欧两大洲,获取一个港口似乎并不困难。那么,为何还要与日本争夺远东地区的港口呢?
然而,事实恰好相反。尽管苏联地域广大,且北部领土直接毗邻北冰洋,该区域确实设有港口,例如圣彼得堡。
然而,正是由于与北冰洋毗邻,这些港口的稳定性极为堪忧。主要因素是气候。
北极圈内的气候酷寒,全年十二个月中,唯有夏季的6、7、8三个月港口得以解冻,可供船舶出入。然而,在这九个月余下的时光里,各港口无一例外地被冰雪覆盖,陷入严寒的冰封之中。
尽管苏联幅员辽阔,但适合作为港口的北部地区却寥寥无几,可以说几乎是一种稀缺。
言及苏联在欧洲的版图,该区域的气候确实温和宜人,为港口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这些港口大多坐落在波罗的海沿岸。内海港口,价值不高。
苏联的地理核心,涵盖经济、军事及政治要地,虽皆坐落于欧洲大陆,但广阔的陆地疆域是其主要特征。面向欧洲的港口虽众多,亦不乏内海之门户。
北方四岛
此类内海港口,其经济与军事价值均相对较低,苏联实难凭借波罗的海航线,突破东欧地域的局限。
此外,鉴于苏联初创,欧洲各国普遍对共产主义持抵制态度,尤其是邻近的东欧国家。它们将苏联视为敌对势力,波兰甚至曾入侵苏联。
在这种背景下,苏联迫切需要重新开辟一个出海口,因而将视线投向了远东地带,亦即当时的民国。
自沙俄时代起,该国便以强制手段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而侵占了我大清王朝的广袤疆域。库页岛在此期间被沙俄占领。
占领库页岛后,俄国终于在该地区觅得一处永久性的出海口,自此对远东地区的利益愈发重视。
然而,此时日本正值崛起之势,热衷于寻求对外扩张。在其实施的“大陆政策”框架下,日本视清王朝为其势力范围内的固有领土。日俄矛盾激化。
1895年,随着甲午战争的落幕,日本战胜清王朝,迫使后者签订《马关条约》。自此,日本政府得以“顺理成章”地进入我国东北地区。
此举无疑侵犯了俄国在中国东北的权益,随后,俄国联合英法等国,共同对抗日本。发生“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苏军
尽管日本的野心目前受到了遏制,但这不过是因为它暂时无法完全“吸收”既得利益而做出的权宜之计。
一旦日本彻底吸收了自清朝手中夺取的收益,便迅速调整军队,厉兵秣马。1905年,日俄战争落幕,俄国败北,从而彻底撤出了中国东北。
一战后,沙俄境内爆发了十月革命,列宁同志亲自领导,成功创建了苏维埃政权。日本借此良机,恣意侵占东北之地,扩大其势力版图。
为了避免与日本在远东地区发生冲突,新兴的苏俄政权积极寻求与日本展开谈判。作为妥协,苏联同意放弃对南千岛群岛的主权要求,以此换取对库页岛的保留。日本正式接管了南千岛群岛,这一地区被日本称为“北方四岛”。
因此,苏联在远东地区失去了一个宝贵的天然出海口,而这恰逢苏联成立初期,内外环境均充满挑战,局势动荡不安,迫使其不得不作出妥协。
自日本顺利掌控北方四岛以来,该国便在此地部署了驻军,并将该区域视为战略“跳板”,用以西向遏制苏联,东向对美国阿拉斯加地区构成威胁。
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日本法西斯势力迅速崛起,狂热地宣扬战争主义。自九一八事变爆发以来,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步伐愈发迅猛。
日军
继此,由日本陆军主导的近卫内阁登台执政,旋即挑起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随之爆发。日军动员国内常设师团——亦称甲种师团——对中国发起了侵略。
在成功挫败国民政府于正面战场后,日本陆军进而觊觎“北进”之策,由此引发了日苏之间的冲突。诺门罕战后,日军重创!
日本陆军主导的内阁随之倒台,海军的“南进”战略随即付诸实践。恰在此时,德国对波兰发动闪电战,欧洲战事由此拉开序幕。
随着战火蔓延至欧洲大陆的大部,德国将目光转向了苏联。在希特勒的精心策划下,百万雄师被调集起来,分为三路大军,向苏联发起进攻,从而引发了旷日持久的苏德战争。
德国曾寄望于日本能对苏联发动攻势,以支援自身的军事行动于亚洲战场,然而,鉴于自身的利益考量,日本选择与苏联缔结了互不侵犯的协议。
此后,斯大林成功调动了驻扎于远东的军队,发起对德军的反攻,与此同时,日军亦集中兵力,偷袭珍珠港事件,将美国无情地卷入了战争的狂澜之中。
1945年5月,柏林战役画上了句点,随着希特勒的陨落,德国正式宣布投降,欧洲战事随之宣告落幕。苏联将注意力转向远东。
自德国败降之际,全球战火渐熄,独留日本仍在拼死抵抗。日本法西斯甚至发出了“一亿玉碎”的极端口号,迫使广大日本民众拿起武器,与盟军展开殊死一搏。
诺门坎战斗
为加速日本投降的步伐,并力求减少更多的伤亡,美军做出了投放原子弹的决定,此举标志着核武器在战争中的首次登场。
在美军首次投放原子弹之际,日本法西斯势力误以为美军仅拥有这一枚武器,遂拒绝投降。同时,他们向国内民众编造谎言,称其为“陨石”所致。
然而,随着第二颗原子弹的爆炸,苏联红军挺进东北,中国战场亦随之展开反攻之际,日本天皇承认战败,宣布投降。
然而,此刻的苏联却并未同意,或者说斯大林所追求的利益,尚未完全得手。
苏维埃政权始终意图收回沙俄时期在远东的出海口,即被日本控制的北方四岛。然而,随着日本宣告投降,这一目标应如何实现成为了难题。
若寄望于通过战后谈判达成目的,那便如同白日做梦。美国断然不会同意,毕竟苏联在远东握有重要的出海口,该出海口更可直接对美国的海外利益构成威胁!
北方四岛
斯大林决定。谈判不成,战场见!此思维模式与朝鲜战争时期美国所秉持者如出一辙,然而结局却天差地别,美国败北,苏联则取得胜利。
随着日本投降的宣告,若继续对日发动攻势,无疑将引发盟军的强烈反对。鉴于此,斯大林下达严令,要求对日作战必须迅速进行!
为尽快掌控北方四岛。苏联海军集结了多艘战舰,并派遣了众多战机参与轰炸,这场轰炸持续了数个小时之久。
此时,日军已彻底丧失了战斗意志。面对苏军的猛烈进攻,驻守的日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以至于苏军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占领北方四岛。
此刻,尽管美国抱持着反对的态度,然而在苏联既成的事实面前,加之斯大林的坚决立场,美国亦只能默然接受,维持了缄默。
斯大林明确表示过。这些北方四岛,乃是无数苏联军人的鲜血所铸就的胜利果实,任何人皆无权将其从中夺取!
在美国的缄默中,日本作为二战的战败国更是噤若寒蝉,英法等国家对此亦未曾发声,盟军对此默许了苏联的行动。
北方四岛
日本政府开始深恨苏联。特别是苏联俘获了超过六十万日军战俘,其中绝大多数为正值青壮年的士兵!
在经历了美国空军的轰炸之后,日本本土的景象已非昔日可比,残垣断壁比比皆是,整个国家急需大量的劳动力来重建家园。
然而,苏军在俘获日军之后,将他们悉数遣往西伯利亚,迫使其从事苦役。结果,仅有少数日军战俘得以重返故土,这一做法使得日本政府对苏联的仇恨愈发加深。
然而,鉴于苏联的强势,日本始终未曾敢正面抗争。直至苏联解体,俄罗斯崛起,日本方才正式提出对北方四岛所有权的诉求。
起初,俄罗斯有意将位于日本附近的两座岛屿归还日本。然而,日本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坚持四个岛屿必须整体归还。
苏军
此举激怒了俄罗斯,随后该国政府明确指出,南千岛群岛系俄罗斯的法律领土,任何势力均无权侵犯。派遣海军四岛巡逻。
迄今为止,日本尚未收回四岛的全部主权,日本政府对于俄罗斯怀有深深的怨恨,然而,却始终未曾公开与之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