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组歼-35双机编队与歼-15混合飞行的照片引发全球关注。这不仅标志着中国海军舰载航空兵正式跨入五代机时代,更预示着中美在西太平洋的空中力量平衡将迎来根本性重构。从沈阳所首席专家王永庆对歼-35“全球最先进舰载机”的定位,到美媒《国家利益》直言“歼-35量产将终结美军西太制空权”,这场围绕第五代战斗机的博弈,正深刻改写着现代海战规则。
一、歼-35服役:技术突破与战略威慑的双重里程碑
1. 从“水泥航母”到实战部署的跨越武汉“水泥航母”作为中国航母研发的核心验证平台,其每一次设计调整都直接映射到实舰建造。歼-35的快速列装,印证了中国军工“陆上验证-海上部署”的成熟路径。双机编队与歼-15的协同训练,表明中国航母舰载机联队已形成“五代机+四代半机”的高低搭配体系,在制空权争夺中彻底消除代差。 2. 小批量生产背后的产能雄心美国《战区》网站披露的歼-35小批量生产阶段,实际隐藏着中国航空工业的深层布局。央视曝光的生产线画面显示,空军型歼-35A、海军型歼-35与外贸型歼-35AE正同步推进,预计2026-2027年实现年产50架的产能目标。这种“一机三型”的规模化生产,不仅满足海空军换装需求,更瞄准国际市场——巴基斯坦已明确表达采购意向,计划2年内接收首批订单。
二、技术代差:歼-35如何实现对F-35的全面超越
1. 气动设计:超音速巡航与机动性的完美平衡歼-35采用常规中等后掠角小展弦比机翼+窄间距双发外倾双垂尾布局,这种设计与F-22的气动理念更为接近,却通过DSI进气道、后缘后掠垂尾等创新实现了优化。相比之下,F-35为满足垂直起降需求,机翼厚度增加导致超音速阻力激增,最大速度仅1.6马赫,而歼-35凭借涡扇-19发动机24吨的推力,实现了2.2马赫的超音速巡航能力。2. 隐身材料:从涂层到超材料的革命性突破歼-35的隐身性能源于“气动布局+超材料”的双重保障。其菱形机头、S形进气道等设计将雷达反射截面积(RCS)压缩至0.0015平方米,配合央视曝光的微金属结构、海绵结构等四款颠覆性隐身材料,形成了对F-35的代差优势。美军F-35的隐身涂层在高盐高湿环境下易起泡开裂,而歼-35的超材料薄膜可构造电磁屏蔽空间,实现“电磁波绕流”的完美隐身。3. 态势感知:氮化镓雷达与全域数据链的碾压级优势歼-35搭载的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比F-35的砷化镓雷达提升40%,可同时跟踪30个空中目标。更关键的是,其通过三军数据链与空警-600预警机、055型驱逐舰实现实时战场态势共享,形成“A平台探测、B平台决策、C平台打击”的杀伤链闭环。这种体系化作战能力,使歼-35在超视距空战中具备“先敌发现、先敌摧毁”的绝对主动权。
三、战略博弈:西太平洋制空权的重构与挑战
1. 美军的困境:技术停滞与体系失效F-35作为1990年代启动的项目,其设计理念已落后于时代。美军过度依赖分布式孔径系统(DAS)等单点技术突破,却忽视了体系协同的重要性。更严重的是,F-35的F135发动机被曝存在性能虚标问题,实际推重比仅7,与歼-35的涡扇-19相比差距显著。这种技术停滞,使得美军在西太的11艘航母、500余架F-35机队面临“数量优势被抵消、质量优势被超越”的双重危机。
2. 中国的破局:全域联合作战体系的构建中国通过空警-600预警机(探测范围扩大至舰载直升机的3倍)、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射程1500公里)、歼-35隐身战机的组合,构建了覆盖“侦察-打击-评估”的完整作战链条。在2025年双航母对抗演练中,空警-500与辽宁舰、山东舰的协同配合,已验证了“陆基预警补足舰载短板”的战术可行性。这种全域联合作战能力,使中国在第一岛链内形成了“反介入/区域拒止”的铜墙铁壁。
3. 美媒的焦虑:从技术抹黑到战略承认面对歼-35的崛起,美媒经历了从“窃取技术论”到“制空权终结论”的态度转变。《商业内幕》坦言,歼-35的隐身性能和超视距打击能力,使美军在西太的前沿基地(如嘉手纳、关岛)暴露在“不预警打击”风险下。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国家利益》承认,歼-35才是美军“理想中的舰载五代机”,而F-35不过是“错误时代的产物”。这种心态转变,折射出美国对中国军事科技进步的无力感。
四、未来展望:从“跟跑”到“领跑”的中国航空工业
歼-35的量产,标志着中国在小涵道比大推力发动机、超材料隐身、氮化镓雷达等核心领域实现了对美国的全面追平甚至局部超越。随着涡扇-15发动机的成熟(推重比10+,低空高速性能优于F119),以及六代机研发的稳步推进,中国航空工业正从“技术追赶者”向“规则制定者”蜕变。这种蜕变不仅体现在装备性能上,更体现在战略思维的革新——当歼-35与东风导弹、无人机、卫星网络形成全域协同,中国已构建起一套“非对称威慑”的新型作战体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歼-35的双机编队犹如出鞘的利刃,划破了西太平洋的平静。它不仅是一件武器,更是中国国防工业自主创新的象征,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坚强盾牌。正如王永庆总师所言:“歼-35的每一个细节,都融入了最先进的设计技术和设计师的智慧”。这种智慧,正在书写着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