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项维系了38年的核平衡协议——《中导条约》已宣告废止,两大核大国重回全面对峙态势,双方信任的基础彻底崩塌。这不单单是国际军控体系的一次重大变故,更是全球地缘战略深层调整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局面。
压力陡增,俄方决断
就在近日,俄罗斯正式发布声明,宣布将不再受制于《中程导弹条约》。这份协议曾维系了38年的核稳定,如今画上句号。俄罗斯作出此项决定的前一天,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公布了两艘美军核潜艇已部署至相关区域的消息。
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列昂尼德·伊夫列夫当时就指出,美军潜艇部署的区域和打击半径都在俄方监控之下,特朗普的言论,就是在直接释放威慑信号。这种不明确的核态势,无疑加剧了俄罗斯的紧张感。
回顾过去几年,美国一直加速推进中程导弹的研发,比如陆军的“堤丰”系统,它能够发射“战斧”巡航导弹和“标准-6”导弹,射程可达数千公里。同时,美国在欧洲和亚太的军事行动也相当频繁。
在波兰,美国部署了陆基“宙斯盾”反导系统,虽然表面宣称防御,但其MK-41发射装置兼容“战斧”巡航导弹,直接对俄罗斯西部边境构成威胁。而在亚太地区,美国已经在菲律宾部署了中程导弹系统,并且计划在日本和韩国建立类似的军事设施。
面对美国步步紧逼的军事部署,俄罗斯方面明确感受到自身已被导弹网络包围,国家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俄罗斯高层认为,如果继续遵守《中导条约》,就等于眼看着美国在家门口构建导弹包围圈,而自己却无法反制。普京在联邦安全会议上强调,一旦美国及其盟友允许乌克兰使用远程武器打击俄罗斯,俄方必须采取针对性部署,以常规导弹进行对等反击。
深层缘由,积怨已久
《中导条约》的瓦解并非偶然。早在2019年,美国就以所谓俄罗斯违反条约为由,单方面退出了该条约。尽管俄罗斯多次澄清并未违约,但美国此后确实加快了中程导弹的研发步伐。
对俄罗斯而言,西方推进的北约东扩以及持续的军事施压,已经多次将其逼至难以退让的境地。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曾公开表示,这正是北约反俄政策的必然结果。美俄两国在国家安全认知上存在根本分歧:俄罗斯认为北约东扩和西方军事施压直接威胁了其国家安全;而美国则坚信自身的军事部署是为了保护盟友的必要举措。
乌克兰冲突的持续,也使得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不断升级。美国和北约持续向乌克兰提供远程武器,比如射程超过300公里的陆军战术导弹,已经能够打击俄罗斯本土目标。面对这种态势,俄罗斯认为,如果自身继续受限于条约,就如同在战场上被束缚手脚,无法对等回应。
俄罗斯方面清楚认识到,军控协议并非单方面妥协的产物。当一方撕毁规则时,另一方必须采取反制措施,才能守住自身的底线。这就是俄罗斯决定打破条约束缚,恢复中程导弹生产和部署能力的深层逻辑。
撕毁协议,亮出底牌
在宣布废除《中导条约》之后,俄罗斯迅速采取了反制行动。他们计划在白俄罗斯部署“榛树”高超音速导弹,这款武器的特性是能够在20分钟内覆盖整个欧洲。此举并非空穴来风,它直接回应了美国在亚欧地区不断升级的导弹部署。
俄罗斯军事专家德米特里·科尔涅夫指出,俄罗斯拥有恢复中程导弹生产的技术储备。他表示,俄罗斯完全可以通过改造现有的导弹系统,例如9M729巡航导弹和“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系统,迅速恢复中程导弹的生产能力。
这位专家提到,这类改造可以在一两个月内完成,足以应对美国在东欧和亚太的部署。可以预见,如果北约在波兰或波罗的海国家进一步加强导弹部署,俄罗斯很可能会在加里宁格勒或白俄罗斯展开对等反击。
如果北约在东欧的导弹部署最终落实,欧洲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紧张局势。尽管美国务卿鲁比奥声称要避免美俄直接军事冲突,但这种言论与美国政府的实际行动之间存在反差,并未能真正缓解已经高度紧绷的局势。
东方策略,重要一环
在这场美俄博弈中,中国所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俄罗斯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在对抗美国霸权的道路上,中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战略伙伴。近年来,中俄两国的军事协作关系持续深化。
今年8月,中俄举行了“海上联合-2025”演习,首次将“联合应对西太安全威胁”作为演习主题。演习期间,中俄舰艇实现了混编,共享雷达数据,甚至开放了战术信息,这种高度互信在国际军事合作中非常罕见。
演习结束后,双方还将组织第六次海上联合巡航,以此进一步强化在太平洋地区的存在感。这种常态化的战略协作,不仅提升了中俄共同应对安全威胁的能力,也向美国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在亚太地区,中俄并非各自为战。
同时,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导弹威慑力不断增强,这也在客观上为俄罗斯减轻了部分压力。这种力量使得美国在亚太部署中程导弹时,不得不有所顾虑,间接为俄罗斯在欧洲方向的战略调整赢得了更多空间。
更重要的是,中俄两国在国际事务中一直保持着协调立场。无论是在联合国安理会中共同应对某些决议,还是在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等框架内推动多边合作,中俄都在用实际行动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行为。这种战略上的协调,使得美国难以在美俄博弈中实现各个击破。
笔者以为
《中导条约》的结束,不仅仅标志着长达38年核平衡的终结,更深刻揭示了美俄之间信任基础的彻底崩溃,以及可能开启的全球军备竞赛。目前的超级大国关系,确实悬于一线,任何微小的误判,都有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冲突。当一个国家面临生存与发展的直接威胁时,它必然会采取一切手段进行自我保护,这在国际关系中是必然选择。俄罗斯的反击完全可以理解。或许,中俄两国的战略协作,正在成为重塑国际秩序、寻求多极平衡的关键力量,值得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