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西贝为何删除温情公关文?预制菜风波揭秘!
意昂体育介绍
西贝为何删除温情公关文?预制菜风波揭秘!
发布日期:2025-10-10 05:13    点击次数:149

一个7岁孩子对西贝的哭闹,一篇看似温情的公关文章,却在社交媒体上引爆了新一轮的质疑与批评。2025年9月23日,西贝在其公众号“西贝品味早读”上发布的《7岁的毛毛:我以为自己再也吃不到西贝了》一文,试图通过一个儿童的视角唤起消费者情感共鸣。然而,这篇“温情牌”文章非但未能奏效,反而遭遇了“史诗级拉垮”的评价,最终于9月25日被删除。西贝客服将删除文章归因于“网暴”,而店长赵方方则解释是为了保护老顾客隐私,避免负面舆论对孩子造成影响。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文章中“毛毛”的妈妈对店长安慰道:“你们现在做什么都是错的,你们说一句,后面都有一堆人来怼。”这句无奈的真言,无疑道出了西贝深陷信任泥潭的尴尬与困境。这一事件,绝非西贝公关策略的偶然失误,它更深层地揭示了在信息爆炸、消费者心智日益成熟的当下,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信任关系的结构性挑战。

此次“温情牌”公关的彻底翻车,其根源在于西贝此前深陷的“预制菜”风波。9月10日,网红企业家罗永浩在微博上公开吐槽西贝莜面村“几乎全是预制菜且价格贵”,称体验“恶心”,并呼吁国家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使用预制菜。此言一出,犹如平地惊雷,迅速将西贝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相关话题单日阅读量突破5亿次。消费者对餐饮透明度的期待与日俱增,对“预制菜”的争议,本质上是对知情权和选择权的捍卫。在罗永浩的“炮轰”下,西贝的客流量出现了断崖式下滑,多地门店生意冷清,甚至有门店客流下降三到四成,单日营收损失高达200万至300万元。为了挽回颓势,西贝一方面投资成立了新公司“饭积极”,另一方面在线下门店发起“西贝请您吃饭”的百元堂食代金券活动。然而,这项活动也引发了次生争议,大量代金券在闲鱼等二手交易平台上被转卖,售价从30元到80元不等。网友对此褒贬不一,一部分人认为是实在让利,另一部分人则猜测活动或与“清库存”压力有关,而非单纯的感恩回馈。

在这样的背景下,西贝试图通过“毛毛”的温情故事来软化公众情绪,无疑是犯了公关大忌。这篇以儿童视角讲述的“忠实顾客”故事,被普遍解读为刻意煽情,试图通过儿童的纯真来转移公众对预制菜真实情况的关注,掩盖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这种公关手法在信息高度透明、消费者心智日益成熟的时代显得尤为拙劣和不真诚。当消费者对企业产生信任裂痕时,任何试图操弄情感的举动,都可能被解读为缺乏真诚、转移视线,从而适得其反,加剧负面情绪。西贝客服将删除文章归因于“网暴”,更是进一步凸显了企业对当前舆论环境的严重误判,未能理解消费者对真相和诚实披露的强烈期待。这种将消费者质疑简单归结为“网暴”的态度,暴露了企业对品牌话语权从单向宣导转向双向信任建设的趋势缺乏认知。

西贝“温情牌”的失灵,并非孤例,它折射出餐饮行业乃至更广泛的企业公关面临的结构性困境。在追求效率和标准化的大背景下,预制菜的使用已成趋势,行业数据显示,连锁餐饮品牌的预制菜使用率已超过60%,快餐品牌更是高达85%以上。然而,多数餐饮品牌在食材来源、加工方式、预制比例等方面未能明确告知消费者,导致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对预制菜的信任度持续走低。西贝作为知名品牌,此前多次强调“现点现做新鲜食材”,甚至在门店海报和菜单上醒目宣传,与如今被曝光使用预制菜及库存肉的事实形成了巨大反差,加剧了消费者“被欺骗”的感觉。这种信任的崩塌,使得任何非透明化的公关尝试都难以奏效,甚至适得其反。正如专家所言,消费者并非抵制预制菜本身,而是抵制信息不透明。

面对信任危机,企业需要回归产品与服务本身,以真诚的态度回应消费者关切。重建信任的关键一步是极致透明,品牌不能仅靠完美“人设”赢得市场,而必须主动成为“开放的窗口”,公开供应链细节、生产流程、原料溯源,甚至部分成本结构。西贝后续在部分门店开始在菜单上标注预制菜使用提示语,并由服务员主动说明,正是对这一方向的初步尝试,但显然还远远不够。公关策略应从单向灌输转向双向沟通,创始人或核心团队应走到前台,用个人化的、真诚的语言与消费者沟通,从而建立人格化的信任。企业应从价值传递转向价值共创,邀请用户参与产品研发、品控,甚至是品牌叙事的构建,例如开放“消费者品鉴团”参与预制菜口味测试,或邀请消费者探访中央厨房并直播。让消费者成为品牌的“自己人”,而不仅仅是买单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带来真正的归属与信任。在信任缺失的时代,真诚与透明才是企业最有效的“温情牌”,也是餐饮行业穿越结构性困境,走向未来的唯一航向。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