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像是全球自由贸易的守护神,另一个则像受到背叛的怒火中烧的家伙,到处挥舞着拳头发泄。
这段犀利的评论,其实不是中国媒体说的,而是出自德国最有影响力的《明镜》周刊。
美国动用了全部国家力量,想彻底打击中国科技产业,特别是华为,搞得满城风雨。而远在欧洲的德国人,却依旧淡定地观察着这场荒诞的斗争的演变,记录着它荒谬到令人咋舌的走向。
他们一连串发问,直指内心深处:为什么美国的“关税大棒”最后反而把盟友拖到了中国那边?
为什么遭到制裁的华为反倒变成了英伟达的“头号真正对手”?
今天咱们借德国媒体的这个“镜子”,瞧一瞧美国这会儿才意识到的事:中国到底搞了些什么,居然能让世界第一强国搞得如此慌乱不已?
华为这面“照妖镜”:照出了谁是真老虎,谁是纸老虎
华为,毫无疑问,成了美国竭尽全力打击的主要目标。
不过,这场围剿的结局,却变成了一面巨大的“照妖镜”。
最先被照出真面目的,还是那些紧跟美国步伐的国家啦。
英国,以前一直是美国最铁杆的盟友,但在美国施加政治压力的情况下,尽管国内运营商狠狠批评,还是在2020年夏天猛然宣布,得在2027年前把华为设备完全从他们的5G网络里撤掉。
代价就算挺高的吧,可能会导致英国的网络建设变慢,技术选择有限,投资成本也得上升,还可能影响到与中国的合作关系。
到2024年,关于欧洲四个主要城市的5G网络水平调查出来了,结果让人吃惊:英国的首都伦敦竟然排在最后一名。
伦敦的5G平均下载速度才143Mbps,反观排名第二的德国慕尼黑,已经达到259Mbps,差距还挺明显的。
负责检测的西班牙公司首席营销官直截了当地说,英国不给华为参建5G,或许就是它表现不佳的一个原因。
就连英国以前的商务大臣也曾公开说过,禁止使用华为这个决策“和国家安全没啥关系”,纯粹就是受到美国压力的影响。
英国这番血淋淋的教训,德国人可是看得一清二楚呀。
虽然德国政府里的内政部和外交部由社民党和绿党牵头,气势挺足,频频强调要严查,甚至打算禁止用中国设备,但实际上他们自己却挺老实的。
据德国媒体《世界报》曝料,其实德国政府在背后默默地对运营商继续采用中企的部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为什么?
因为现实中的账单真够狠的。
有业内人士说,排除华为设备在德国现有的通讯网络,不光会让成本高出50亿欧元,还会让德国的移动通讯技术倒退好几年的发展。
更别说德国铁路那些系统,换掉相关设备差不多得花4亿欧元,还可能让整个项目拖延五六年,麻烦不小。
德国联邦信息安全局也特别强调,没有发出关于使用华为技术的警示。
一方面是美国讲究政治上的正确,一方面又是真金白银的国家利益在摆着。
在这面镜子面前,德国的决定,毫无疑问是对美国霸权的一次悄无声息的抗议。
来自东方的“鲶鱼”:当“中国制造”开始重新定义游戏规则
要说华为的坚韧,也就算是在防御和反击,但在更宽广的产业战场上,中国已经开始主动出招,变成了“搅局者”,搅动着西方设定的游戏规则,真是搞得风起云涌。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要数新能源汽车了。
就在欧洲还在为是否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争个不休时,市场早就表明了态度。
到2025年1月,比亚迪在欧洲几个国家的销量直线上升,特别是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它们的月销量相比去年同期分别上涨了551%、734%和207%。
在这些国家,比亚迪的销售已经超过了美国的领头羊特斯拉。
和这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特斯拉在欧洲好几国的销量明显出现下滑,尤其在西班牙,甚至同比减少了76%。
这条来自东方的“鲶鱼”,正靠着强大的产品实力和市场布局,猛扑向美国科技领域那颗璀璨的明珠。
而这些事儿的背后,实际上是美国一次可以说是史诗级别的战略失误。
英国《金融时报》犀利地指出,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的限制措施,除了没达成预期,还反倒成为了中国技术自主的“最大推动力”。
一句话点醒了内情:没有美国的限制,华为可能还会继续靠台积电的芯片走日子,中国的芯片行业或许会一直停在二线水平,缺乏追赶的动力。
正是华盛顿那“拼命打压”的态度,硬把一个原本满足于做“乖学生”的中国,逼得不得不自己“出题”成为战略上的对手。
遭遇封锁挑战时,华为和中芯国际携手合作,半年多时间里,把他们最新的AI芯片良率从20%提升到40%,终于实现了生产线的盈利。
美国自己亲手搞出了个最厉害的竞争对手,摆在眼前,真是没想到。
一场“没有胜算的战争”:美国为何输掉了未来?
当局势逐渐变得不利,德国的中国事务专家塞巴斯蒂安·海尔曼也发表了冷静的看法:“很清楚,中国方面能够在这场冲突中坚持得更久一些,毕竟他们多年来一直在为这样的局面做预备。”
这股韧劲到底是从哪儿跑出来的呢?
要说中国,有个别的国家都不能比的巨大市场规模和完整的供应体系,确实是无人能敌的。
德国专家马克斯·曾格莱因提到,大部分中国消费者使用的商品都是在国内制造的,所以不像美国那样因为贸易战而导致通货膨胀。
以至于,中国的“工具箱”要比美国想象得多得多,丰富得多。
过去五年里,中国在应对办法上可是大刀阔斧地增加了不少,同时也同步调整了产业结构和经济策略。
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正在逐渐失去民心。
耶鲁大学的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指出,整个世界已经变得颠倒过来,现在美国“不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变成了问题的根源”,而且还在“逐渐失去作为西方核心支柱的道德威信”。
特朗普的关税措施如今正把韩国、日本以及欧盟这些老牌盟友,逐渐引向了中国的阵营。
就连《纽约时报》的专栏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都感到挺悲观,说:“现在啊,我们的很多盟友可能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和我们一块儿努力对抗中国了。反倒是,他们可能会把中国看作比我们更可信、更稳定的长期合作伙伴。”
当某个国家的作为逐渐让对手变得更加紧密团结,又让盟友逐步疏远,其实这场战争的结局早就暗藏了定数。
多次历史经验表明,想要用压制手段遏制对手技术飞跃的工业大国,最后都难逃失败的结局。
芯片战争也没能例外。
正如《金融时报》在文章结尾提到的那样,这场争夺还远没有结束,但从长远角度看,美国大概已经保障了,这是一场中国不可能输的较量。
参考资料:
反超了特斯拉!比亚迪在欧洲多个国家的销量大幅攀升。证券时报网.2025-02-14
据观察者网报道,英国伦敦的5G网络在欧洲十个城市中表现最差,这与禁止使用华为设备有关。2024-02-14
据金融时报报道,2025年3月5日,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的刺激起到了推动作用。
有超过14个国家表示不打算抛弃中国的5G设备,其中德国的担忧最为严重。
德国内政部长很担心:铁路上用华为设备,存在“风险”。
陈经表示:美国试图把中国的芯片产业“打压到底”,结果反倒成了自己最大竞争对手。观察者网.2025-01-03
德国媒体曝料称,德国政府仍然批准本国的通讯公司继续采用华为等中国企业的设备。观察者网.2023-09-13
德国媒体报道称,美国到处出手打击,被指责为“与世界为敌”。参考消息.2025-04-08
德国媒体报道,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中段赛跑”竞争越发激烈。参考消息.2024-12-16
德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指出,中美贸易摩擦已经迈入新阶段,“中国人能坚持得更久”。上观新闻.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