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人一生有三大难题:买房、结婚、什么时候换车。
前三个是买不起,后一个是换不起。
换车这回事,就跟谈恋爱一样,刚开始你觉得对方一切都好,时间久了就开始挑毛病,最后分手的时候还要算算谁亏了谁赚了。
你以为你是算账的高手,其实你连算盘都没摸过,人家早把你算进去了。
所以这事儿,得好好聊聊,千万别让自己最后变成“开到报废派”和“六年卖掉派”混合体,嘴上说着“这车我得一直开下去”,心里却盘算着“是不是该趁还能卖个好价赶紧出手”。
毕竟,在这个人人都像二手车一样贬值的时代,能保持点保值率的东西,除了头发就是车了。
首先,关于“车子开到报废和六年卖掉哪个性价比更高”,这是个哲学问题,类似于“活到八十岁还是四十岁退休更划算”。
有的人觉得车子就像婚姻,能忍则忍,能拖则拖,反正最后都报废。
有人却信奉“人生苦短,六年一轮回”,趁着车还没成老年痴呆,赶紧卖了换新欢,毕竟谁都不想在大街上开着一辆随时可能掉轮子的车,被人误以为是《流浪地球》里的道具车。
而且,说到六年卖掉,很多人都装作不经意地提一句:哎呀,这个时候能卖个好价钱,保值率还不错,别等到车子像油条一样软塌塌的时候再出手,没人要了。
你要真信了这些话,回头一查,发现车市早就变成了“旧车不值钱,新车又买不起”,你能卖的价钱还不如去菜市场买两斤猪肉来的实在。
其实啊,车这东西,前六年就像人类的青壮年,三天一小跳,五天一大笑,毛病不多,保养一下就能继续装嫩。
六年以后,特别是熬过了十年,小毛病开始扎堆,发动机开始漏油,电路开始罢工,底盘开始唱歌,你就像在养一台神秘的抽奖机,每次开车出门都在想,今天会不会送我一次“免费拖车服务”。
这时候你要是还舍不得卖,那就好比抱着一部二十年前的诺基亚,坚信它还能陪你打王者荣耀。
当然了,卖二手车这事儿,等到十五年以后,就跟买彩票差不多,你不是在卖车,而是在卖废铁。
你要是指望能抵个新车首付,建议你先查查自己银行卡余额,别到时候连打火机都买不起。
于是乎,有些人开始算账。
车买来十万,开十八年报废,平均一年才五千多块——听起来真划算,就差给车办个退休证了。
可是六年卖掉还能卖四万,等于六年花了六万,每年一万块,怎么算都比开到报废贵。
这里面最大的问题是,没算上修理费。
实际情况是,车子只要一过十二年,毛病就像春天的韭菜,割不完,长不停。
每年进修理厂两三次,换个轮胎、火花塞,来点异响,修个漏油、漏水,动力方面也得来点小惊喜。
修车这事儿吧,跟买基金一样,大家都说“只要耐心持有,最后一定能赚钱”,结果你越修越赔,最后把自己修到精神分裂。
有人说只要普通保养就行,那你得先问问自己是不是佛祖转世,能忍受每次打火都像抽签。
家用小车还好,保险便宜,油耗低,只要没有重大故障,修的都是小零件,费用不高。
你能忍,钱就花得少;你不能忍,天天跟修车师傅唠嗑,那是用生命在体验“旧车的魅力”。
其实养车最怕的不是钱,而是心态崩。
你本来就想通勤、接送孩子,对空间、配置、动力没有过高要求,车子只要能动就行。
可是人是会膨胀的,看到邻居换新车了,马上怀疑自己是不是在过苦行僧生活。
于是你陷入犹豫:卖掉吧,不值钱;不卖吧,天天修车。
到最后你发现,买新车的钱才是大头,修旧车的钱只是前戏,真正让你痛不欲生的,是你那颗既想省钱又想炫耀的心。
当然,如果你买的是三十万级别的车,那就另说了。
这种车的零件价格能让你怀疑人生:换个灯两万,换个轴承五千,发电机八千,换空气悬挂能买一台老年代步车。
你以为买辆豪车能装点门面,结果养车的时候发现自己成了门卫。
遇上故障率高的,修车的钱加起来足够你开两台面包车,还带空调。
所以,修车多了就成了“开到报废不划算派”。
修的多,修的贵,修到最后你怀疑是不是自己和车都需要做个全面体检。
再说六年卖掉,有人说保值率高就早点卖,保值率低就等等再卖,反正最后都得换新车。
八年车龄也行,这时候毛病不算多,卖的时候还能忽悠一下买家。
遇上质量好的,保养得当的,毛病少的,开到报废也不亏,毕竟谁家还没个“用到最后一口气”的传统。
其实,说来说去,什么时候换车,完全看修车成本。
每年修车的钱多了,就赶紧换掉,毕竟人生苦短,不能全都用在修车和跟4S店师傅打麻将上。
没什么故障,几乎不修车的,开的时间越久越划算。
大家都知道,买新车是花钱,买旧车是花心,养车是花命,最后还得算一笔“精神损耗费”。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我到底怎么选。
我只能说,别信“专家建议”,专家的车早都换了新款。
你参考“开到报废”也好,“六年卖掉”也罢,最终都得看你的钱包、你的耐心,还有你家门口那家修理厂师傅的脸色。
毕竟,人生就像开车,什么时候掉头,什么时候踩刹车,都是自己说了算。
你要读完这篇文章,觉得收获知识,那我只能说你比我聪明。
你要读完觉得更迷惑,那说明你真的该换车了。
其实吧,这社会里最保值的不是车,是你那颗舍不得花钱的心。
等哪天你终于决定把车卖了,发现新车涨价了,二手车贬值了,修理费还翻倍了,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你以为你是在消费,其实你是在被消费。
你以为你是在算账,其实你是被账算了。
最后一句真心话:车子开到报废还是六年卖掉,不是你决定的,是你那张银行卡和每月的工资条决定的。
别再纠结了,毕竟修车和买车这事儿,就像婚姻和分手,都是“早知道如此,何必当初”。
你如果还想再算一算,建议你先算算自己头发还能保值几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