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二十二年正月,元大都的大明殿内暖意融融,忽必烈正举办一场盛大的诈马宴。殿外寒风呼啸,殿内却如同春日,数百名王公贵族身着统一的宝蓝色长袍,衣料上的金线在烛火下流转着细碎的光芒,随着众人举杯的动作,袍角绣着的瑞兽纹样仿佛要从衣料上跃然而出——这便是元代最负盛名的质孙服,一场宴会一种专属颜色,其奢华程度足以让后世惊叹。
1. 什么是质孙服?宴会专属的“一色华服”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质孙服”会觉得陌生,但要是说起它的另一个名字“只孙服”,或许对元史稍有了解的人会有印象。“质孙”是蒙古语“颜色”的音译,顾名思义,这种服装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一色”——每次举办大型宴会,参与者都要穿着同一颜色的质孙服,所以元代的宫廷宴会也被称为“一色宴”。
《元史·舆服志》中明确记载:“质孙,汉言一色服也,内廷大宴则服之。” 这种服饰并非元代凭空创造,而是蒙古贵族在与中原文化交融过程中形成的特色礼服。最初只是蒙古部落首领聚会时的穿着,后来随着元朝建立,逐渐演变成宫廷礼仪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皇帝到百官,根据身份等级穿着不同材质、纹饰的质孙服,但同一宴会的颜色必须统一,这种整齐划一的华丽,在古代服饰史上堪称独树一帜。
有意思的是,质孙服并非只有一套“行头”。按照元代礼制,大型宴会往往要持续数日,每天的质孙服颜色都不重样,红、蓝、绿、黄、紫等鲜艳色彩轮番登场,一天换一套华服,这场面想想都觉得奢华。《南村辍耕录》里就提到,元顺帝时期的一次诈马宴,光是准备的质孙服颜色就有十余种,每天的宴会主题都由服装颜色来定。
2. 材质有多金贵?从金线到貂鼠,穿的都是“硬通货”
质孙服的奢华,首先体现在材质上。普通官员的质孙服可能还用绫罗绸缎,但王公贵族和皇帝的质孙服,简直是把“财富”穿在了身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纳石失”面料,这是一种用金线织造的锦缎,在元代属于顶级面料,专门用于制作高级质孙服。
纳石失的制作工艺极为复杂,需要先将黄金打成极细的金箔,再切成金丝,然后与丝线交织织造。《马可·波罗游记》中曾描述过元代纳石失的制作过程,他说:“这里的工匠能把黄金抽成细丝,然后织进丝织品里,做成的锦缎光彩夺目,价值连城。” 这种面料不仅耗费黄金,而且对工匠技艺要求极高,当时元代专门在大都、杭州等地设立了“纳石失局”,负责生产这种皇家专用面料。一件用纳石失制作的质孙服,光是面料成本就相当于普通百姓好几年的生活费,更别说还有其他装饰了。
除了金线,质孙服上还常用珍贵的皮毛装饰。《元史》记载,皇帝的质孙服“冬服十一等,夏服十五等”,冬季的质孙服会用貂鼠、银鼠、白狐等名贵皮毛做领、袖和边缘,既保暖又显奢华。有一次忽必烈赏赐给大臣一件貂鼠质孙服,这件衣服的领口和袖口用的是整张貂鼠皮拼接而成,毛色均匀,手感顺滑,当时就有人估算,这件衣服的价值抵得上一座小型庄园。
更夸张的是,有些质孙服上还会镶嵌珠宝。虽然正史中记载不多,但在出土的元代文物中,曾发现过一件质孙服的残片,上面镶嵌着细小的珍珠和红蓝宝石,虽然历经数百年,依然能看出当年的璀璨。这种“穿金戴银镶珠宝”的服装,说是移动的宝库也不为过。
3. 等级有多森严?颜色和纹饰藏着“身份密码”
虽然同一宴会的质孙服颜色相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家的衣服都一样。质孙服的颜色和纹饰里,藏着严格的等级密码,从衣服上就能一眼看出一个人的身份地位。
首先是颜色,虽然宴会统一颜色,但不同等级的人在颜色的纯度和光泽上有区别。比如黄色,在元代虽然不像明清那样是皇帝专属,但皇帝的质孙服颜色往往是最纯正的明黄,而王公大臣只能用偏暗的黄或者其他颜色。在出土的元代壁画中,能看到皇帝的质孙服颜色格外鲜亮,而周围官员的衣服颜色则稍显暗淡,这就是等级差异的体现。
其次是纹饰,这是区分等级最主要的标志。皇帝的质孙服上绣着龙纹,而且是五爪龙,龙纹的形态威严,栩栩如生;亲王和重臣的质孙服上绣着凤凰、瑞兽等纹样;普通官员的质孙服则只能用简单的花卉纹样,或者没有纹饰。《元典章》中对质孙服的纹饰有明确规定:“一品至三品用龙纹,四品至六品用凤凰纹,七品至九品用花卉纹。” 这种规定非常严格,任何人都不能僭越。
还有衣服的款式细节,比如衣长、袖宽、腰带的材质等,也能体现等级。皇帝的质孙服衣长及地,袖子宽大,腰带用玉或者金打造;而普通官员的质孙服衣长稍短,袖子也窄一些,腰带多用皮革或者普通金属。这种从颜色到纹饰再到款式的全方位等级划分,让质孙服不仅是一件衣服,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4. 反常识:奢华背后的“实用主义”
很多人觉得,像质孙服这样奢华的礼服,肯定只是摆样子的,不实用。但实际上,质孙服在设计上还藏着蒙古民族的实用主义智慧。蒙古人是马背上的民族,即使建立了元朝,依然保留着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质孙服的设计就兼顾了礼仪和实用。
质孙服的款式是长袍,但腰部有腰带,这样既显得庄重,又方便活动。而且质孙服的袖子虽然宽大,但袖口是收紧的,这种设计在骑马的时候可以保护手腕,避免冷风灌入。冬季的质孙服因为有皮毛装饰,保暖性非常好,适合北方寒冷的气候;夏季的质孙服则用轻薄的丝绸制作,透气性好,穿着凉爽。
另外,质孙服的“一色宴”制度,其实也有实用目的。元代疆域辽阔,官员来自不同民族,语言和习俗各不相同,通过统一穿着质孙服,可以增强大家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体现“天下一家”的理念。而且每次宴会换一种颜色,也能让宴会更有仪式感和趣味性,避免单调。
5. 现代回响:质孙服对当代的影响
虽然元代已经灭亡,但质孙服的奢华与智慧依然影响着当代。现在很多中国风的服装设计中,都能看到质孙服的影子,比如用金线织造的面料、对称的瑞兽纹样等,这些元素都来自质孙服。一些高级定制服装品牌,还会借鉴质孙服的“一色”理念,推出系列服装,展现东方美学的魅力。
而且质孙服所体现的“多元交融”理念,对当代也有启示。元代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朝代,质孙服就是蒙古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的产物,它既保留了蒙古民族的特色,又吸收了中原服饰的优点。这种多元交融的精神,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学习,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借鉴,才能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
如果给你一次穿越到元代的机会,你最想参加哪一种颜色的质孙服宴会?是象征尊贵的明黄色,还是代表活力的宝蓝色?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吧。要是对元代服饰还有其他好奇的地方,也可以留言告诉我,咱们下次接着聊。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