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香槟开得是不是有点早?乌克兰那边,不是说已经囤了130多亿方的天然气,够过冬了吗?我昨天刷手机看到的,数据还挺漂亮的。以为万事大吉,最惨的时候都挺过来了,接下来就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结果呢?这仗打得,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不是直接硬碰硬,而是玩起了“脏”的。你说你炸我军事目标,我认了。可直接对着能源系统下死手,这是什么路数?我看到路透社的报道,说俄罗斯最近频繁攻击乌克兰的电力设施,什么变电站、发电厂,像不要钱似的。这可跟直接炸平一座城市不一样。城市炸了,还能重建,还能搬家。但能源系统一旦被“链式破坏”,那种感觉,简直是慢慢放血。
我昨天刚看完一份行业报告,里面分析说,现代社会最怕的,其实不是什么“心脏”问题,而是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你零下十几度,屋子里没电,没暖气,手机也快没电了。那种冰冷,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里上的那种绝望。没有了电,很多平时觉得理所当然的东西,比如手机信号、照明、甚至最基本的供暖,全都没了。你吃着泡面,看着手机屏幕一点点变暗,你说这是什么滋味?它摧毁的不是钢筋水泥,是人活着的秩序感,是那种“我一切正常”的安全感。杀伤力,可能比炸弹还大。
这也不是乌克兰会坐着挨打的。我看到的一些视频和零星消息,说乌克兰也开始用无人机反击了,目标直指俄罗斯的炼油厂。这反应,太正常了。你打我的命根子,我自然也要找你的软肋。不是为了报复,就是告诉对方,“痛,你也得给我尝尝”。这种“疼,咱们一起疼”的逻辑,往往最直接,也最扎心。当一个国家被逼到绝境,那种求生的本能和智慧,真的是爆发出来的。
可问题是,意志和智慧,能点亮灯泡吗?能让暖气重新热起来吗?不能。这个冬天,乌克兰人民熬的,不光是零下的气温,更是那口气,那口气是不是还能喘上来。我看着那些新闻,就想,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太习惯于生活在“有电、有网、有暖气”的便利里了?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原来才是最脆弱的命门。哪天断了,可真是要命。
所以,你觉得,这种“不玩了,直接毁你生活”的打法,还有多少?
声明:本文素材都是来源真实素材的原创,内容 90% 以上基于自己原创,少量素材借助 AI辅助。所有内容都经过自己严格审核和复核,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