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综艺节目《五十公里桃花坞》,很多人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的,肯定是650、孟子义、宋丹丹和三傻这些老面孔。毕竟他们在节目中出现频率高,个性鲜明,已经成了“老坞民”的代名词。
不过到了第五季,情况有些变化。宋丹丹和三傻不再参与,孟子义和汪苏泷成了飞行嘉宾,李雪琴虽然常驻,但也没录全场。真正算得上老坞民的,只剩下徐志胜和李嘉琦了。这一季里,李嘉琦明显变得更“佛系”了,开始爱上写书法和蒸馒头,显得沉静不少。很多背负社交重任的活儿,基本就落在了徐志胜的肩上。
这季节目已经播到了第七期,几乎所有精彩瞬间几乎都与徐志胜有关。和他关系好的新坞民,镜头自然多,互动也更活跃。你可以把他看作节目里的“纽带”,带动着整场氛围。
说起节目里的几大爆笑点,其实早就从上一季开始有了变化。650文娱集团的影响力慢慢弱了,取而代之的是孟子义开的两个“业态”——“甘之如饴”当当铺和“孟琦琦”美容馆。这两个项目成功的背后,徐志胜是绝对功不可没的,能激活现场气氛,为萌新们提供互动的“舞台”。
网上有投票评选这一季最搞笑的环节,最终董思成的典当笑容和汪峰美容拿了不少人气,而这两个环节背后都是孟子义和徐志胜的推动。反倒是许昕去了一次“孟琦琦”,但因为两位主力没在场,氛围瞬间冷了不少,大家都觉得没意思。
《五十公里桃花坞》其实是档“社交观察”性质的节目,所以自然需要有人肩负“社交责任”,活跃现场气氛。老坞民一个个离开后,这个角色终于由徐志胜担起。从开播第一期,他就没停过,每次录制都努力拉近和新人的关系。
光看分房选择就能猜到他的用心:正常来说,熟悉的人住一起最舒服。但那样一来,节目就容易给人“老坞民排外”的感觉。更重要的是,那些不太擅长搞笑,又没有节目组照顾的新面孔,很可能会被忽略,镜头少得可怜。
徐志胜每次都会和不同的新坞民合住房间。像蔡文静、汪峰、许昕、董思成,都因为他自然送出的互动梗,制造出不少笑点和亮眼瞬间。这种“带人入局”的本领,活脱脱像个社交达人。
另一大看点是“竞技类”活动。桃花坞的运动项目输赢并不关键,毕竟大家不是职业运动员,除了许昕。但碰上文艺类型的比赛,气氛就变得紧张了。比如这一季的“电影节”。虽然看似娱乐化、没那么官方,但一旦涉及演技和才艺,没有演员愿意被别人甩在后头,尤其最后一名还要现场“销毁”作品,谁都不想丢脸。
这时候,徐志胜的关键作用凸显出来了。他不怕被调侃或者被吐槽,反倒乐意为大家扛起压力,担任导演一职,给每个嘉宾撑着,成为节目的“定海神针”。可以说,虽然他偶尔成了大家吐槽的对象,但更多时候,大家又想模仿他、跟他交朋友。
说到个性特殊的坞民,就不能不提仁科。这个人脑洞大得像火箭发射,有着天马行空的想法,经常能提出让人意想不到的点子。可惜,他执行力不太给力,自己很难统筹安排人手落实计划。
拿上季举办歌会举例,仁科身为导师,提了三种创意,结果都被组内其他人否定了。有了灵感没帮手,成事很难。
聪明的仁科明白这一点,选择了徐志胜做他的“帮手”——上一季修铁路时,徐志胜担当“工头”;这一季,仁科想修飞机,又把徐志胜拉出来顶班。虽然平时徐志胜爱开玩笑,但一旦进入“工作状态”,他特别认真,还能带动大家齐心协力。
徐志胜自己也说过,仁科能成功的关键是“知人善用”。这话听起来像玩笑,可看过他们修铁路、造飞机的过程后,大家都会觉得这真说到点子上。
综上,这季《五十公里桃花坞》里,虽然徐志胜的名气和粉丝数相对不高,但他的重要性却远远超过其他人。就像乐队里的鼓手,可能不抢眼,但没有他,节奏就乱了,整个节目也就失去了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