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后跑网约车,月入过万”“做短视频带货,三天赚回学费”“投资虚拟货币,躺着数钱”……社交媒体上,副业暴富的案例铺天盖地,仿佛只要迈出第一步,就能轻松实现财务自由。
然而,现实却远比想象残酷:有人投资微商囤货积压,有人刷单兼职被骗保证金,有人加盟奶茶店血本无归。
对于普通人而言,副业不是“捡钱”,而是“刀尖舔血”——稍有不慎,本金可能连渣都不剩。本文揭秘5个最常见的副业高风险陷阱,助你守住钱袋子,理性开启副业之路。
一、陷阱1:“零门槛高回报”的刷单兼职:你以为在赚钱,其实在帮骗子洗钱
典型套路:
“一单5-10元,日结200+”“手机操作,无需经验”“宝妈/学生/上班族均可做”——这类兼职广告常出现在招聘网站、社交群组中。
骗子以“刷单返利”为诱饵,要求受害人先垫付资金购买虚拟商品(如话费卡、游戏点卡),承诺完成任务后返还本金并支付佣金。
初期会小额返现建立信任,待受害人加大投入后,以“系统卡单”“任务未完成”等理由拒绝返款,甚至诱导受害人贷款刷单。
真实案例:
2023年,杭州大学生小陈在兼职群看到“抖音点赞刷单”广告,按要求下载APP后,前3单均顺利返现。第4单要求购买500元“电商代金券”,完成后再诱导其购买3000元“虚拟课程”。
当小陈要求返款时,客服称“需完成联单任务”,最终被骗1.2万元。更讽刺的是,警方调查发现,小陈购买虚拟商品的资金,实际流入了境外赌博网站的洗钱账户。
避坑指南:
· 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任何要求先垫付资金的兼职都是诈骗;
· 识别洗钱特征:若兼职涉及“购买虚拟商品”“向陌生账户转账”“要求隐瞒资金来源”,立即终止合作;
· 保留证据及时报警:若已转账,第一时间联系银行冻结账户,并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
二、陷阱2:“低投入高回报”的微商囤货:你以为在创业,其实在帮上级清库存
典型套路:
“代理价3折,零售价3倍利润”“零风险创业,总部全程扶持”“月入过万不是梦”——微商招募话术充满诱惑。
但真相是:90%的微商品牌靠“发展下线”赚钱,而非销售产品。上级会诱导新人大量囤货(如要求首批进货5万元),承诺“卖不完可退货”,但退货时以“影响二次销售”“包装破损”等理由拒绝,或要求支付高额“退货手续费”。最终,新人只能自己消化库存,甚至亏本甩卖。
真实案例:
2022年,宝妈王女士被朋友拉入某“减肥产品”微商团队,花费3.8万元囤货200盒代餐粉。团队承诺“提供客源”“培训销售技巧”,但实际只发了几份话术文档。
3个月后,王女士仅卖出10盒,剩余产品因过期无法退货,最终血本无归。更可怕的是,该产品被曝光含有违禁成分,王女士还因销售问题产品面临法律风险。
避坑指南:
· 查资质:要求品牌方提供营业执照、产品检测报告、生产许可证等文件;
· 试销售:先少量进货(如10盒),测试市场反应后再扩大规模;
· 警惕“拉人头”模式:若收益主要来自发展下线而非销售产品,立即远离。
三、陷阱3:“稳赚不赔”的虚拟货币投资:你以为在理财,其实在参与非法集资
典型套路:
“比特币涨了100倍,我们的XX币未来可期”“静态收益月化15%,动态收益无上限”“央行数字货币DCEP内部认购”——骗子利用人们对区块链的认知盲区,虚构“虚拟货币”“数字资产”项目,通过拉人头、高返利吸引投资者。
初期会按时返利,待资金池积累到一定规模后,突然关闭平台、卷款跑路。
真实案例:
2021年,深圳白领李先生被同事拉入“XX链”投资群,群主声称该币是“下一代互联网货币”,已与多家银行合作。李先生投入10万元后,前3个月每月收到1.5万元“收益”,便追加投资至50万元。
第4个月,平台突然无法登录,客服失联,李先生这才意识到被骗。警方调查发现,该平台服务器位于境外,涉案资金超10亿元,受害者遍布全国。
避坑指南:
· 认清监管红线:我国明确禁止虚拟货币“挖矿”、交易和炒作,任何宣称“合法合规”的虚拟货币项目都是骗局;
· 查项目背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工信部ICP/IP备案查询平台核实项目方资质;
· 警惕“拉人头”返利:若收益与拉人数量直接挂钩,100%是传销。
四、陷阱4:“包教包会”的短视频培训:你以为在学技能,其实在交“智商税”
典型套路:
“0基础学剪辑,月入3万+”“抖音带货秘籍,3天学会”“限时优惠,原价9999元,现价999元”——短视频培训广告充斥各大平台。
培训机构承诺“提供素材”“对接货源”“流量扶持”,但实际课程质量低下(如用免费软件教程冒充“独家秘籍”),货源质量差(如高仿品、三无产品),流量扶持更是子虚乌有。
学员交钱后,往往因无法变现而放弃,培训机构则以“学员不努力”为由拒绝退款。
真实案例:
2023年,退休教师张阿姨在抖音看到“中老年短视频变现课”广告,花费2980元报名后,发现课程仅是“如何发朋友圈”“如何点赞评论”等基础内容。
当她要求对接货源时,机构推荐了一款“养生茶”,但需先缴纳5000元“保证金”。张阿姨拒绝后,机构不再回复消息,最终课程未学完,钱也打了水漂。
避坑指南:
· 查师资:要求机构提供教师资质证明(如抖音官方认证讲师证书);
· 试听课程:正规机构会提供免费试听课,通过试听判断课程质量;
· 警惕“保收益”承诺:短视频变现受内容质量、平台算法、市场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无人能保证收益。
五、陷阱5:“低风险高收益”的加盟项目:你以为在复制成功,其实在为品牌方输血
典型套路:
“奶茶店日赚3000元,3个月回本”“零经验开店,总部全程托管”“明星代言,品牌保障”——加盟招商广告常以“成功案例”“数据支撑”吸引投资者。
但真相是:品牌方靠加盟费、设备费、原料费赚钱,而非帮助加盟商盈利。他们会虚报客流量、隐瞒实际成本(如原料价格比市场高30%),甚至要求加盟商必须从总部采购设备(价格是市场价的2-3倍)。
最终,加盟商因成本过高、竞争激烈而亏损,品牌方则继续收割新的“韭菜”。
真实案例:
2022年,90后小伙小周加盟某“网红奶茶店”,花费50万元(含加盟费10万、设备费20万、装修费15万、原料费5万)。
开业后发现,周边3公里内已有5家同品牌店,日客流量不足100人,而总部要求的原料采购价是市场价的2倍。3个月后,小周因亏损20万元被迫关店,而品牌方已通过加盟费、设备费赚得盆满钵满。
避坑指南:
· 查品牌口碑:通过大众点评、小红书等平台查看真实加盟商评价;
· 核算成本:要求品牌方提供详细的成本清单(包括原料价、设备价、装修标准),并与市场价对比;
· 警惕“快速扩张”品牌:若品牌方在1年内新增大量加盟店,可能已进入“收割期”,此时加盟风险极高。
结语:副业不是“暴富捷径”,而是“价值延伸”
普通人想靠副业赚钱,本质是希望通过技能、时间或资源的再利用,增加收入来源。但任何声称“低风险高回报”“稳赚不赔”“零门槛”的副业,都值得警惕。
真正的副业,应该建立在自身优势(如专业技能、兴趣爱好、人脉资源)之上,通过持续学习、试错迭代,逐步形成稳定的收入模式。
记住:副业不是“捡钱”,而是“种树”——需要耐心浇水、施肥、修剪,才能在未来收获果实。避开上述5个陷阱,守住本金,理性选择,你的副业之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