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人都说自己“七溜八溜不离虎纠”,可现在的福州,哪里还只是恋家?这座城市自个儿就不肯安分了,最近几年简直是“狂飙突进”,尤其是往南,仿佛打了鸡血,要把闽江边的老福州,拉扯成一个全新的大都市。
你还在五四路跟着车流堵得冒烟,福州的城市心脏其实早就往南边跳了好几拍——金山、仓山、滨海新城,这些名字现在可比老城区更让开发商和年轻人眼热。
老一辈福州人都知道,福州以前其实挺“憋屈”的。三面环山,闽江像道护城河,外面还有长乐、连江、福清这些区域,大家生活圈子小得很,虽然挨着海,结果“临海不见海”,大多数人连海风啥味儿都没闻过。
可三十年前,福州人就开始琢磨着“往外冲”,1992年就提出了“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后来又喊出“海上福州”。你要说野心,这可是很早就有的。
这些年福州怎么变的?你要是拿一张老地图和新规划摞一起,分分钟看晕。以前大家都在鼓楼、台江“窝着”,现在福州主城区直接跨过闽江和乌龙江,眼看着就要到东海边了。
2021年那阵,福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拍了板,“一主一副、双轴两翼、五廊一区”,听着像玩游戏升级,其实就是把福州中心区和福清定成“双核心”,这俩加起来,往南、往海边一块冲。市政府这盘棋下得不小,目标是把福州彻底拉进“滨海城市”队列。
但说到底,城市扩张最怕“空中楼阁”。这回福州敢闯南边,底气就是交通。F1滨海快线你知道吧?这可是福建省的城际轨道担当,把火车站、城南、滨海新城、长乐机场全串一起了。
不光地铁,公路也翻天覆地:滨海大通道,一边是高楼新城,一边是东海大海,福州人终于可以开着车看海了。而且温福高铁、南平至宁德铁路这些新项目也在赶进度,福州要搞“陆海天网”立体交通枢纽,哪怕是外地小伙伴来福州,也能体会到这城市“通透”得很。
说起福州这几年“南进”,产业布局才是重头戏。以前搞经济,总有点“撒胡椒面”,你一块地、我一块厂,各自为政。
现在直接做产业集群,比如东南汽车城——1995年两岸合作的东南汽车在这落户,现在已经成了全国有名的汽车研发生产基地,平均一分钟一辆新车下线。
再比如恒申集团,这家企业原来是家庭作坊,现在靠智能制造、自动化仓储,年产值突破600亿,成了全球领先的己内酰胺供应商。福州还特意划出200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搞“工业上楼”,让厂房、仓储、研发能灵活切换,产业发展就是不一样。
城市变大了,也不能亏待环境。闽江河口湿地,过去污染得不成样,现在20多年恢复下来,水鸟成群,成了“国际湿地城市”。“福道”空中森林步道,全长19公里,走一圈像穿越绿海。
历史文化也没丢,老街区、古巷子,最近几年修得有模有样,过去那些“快塌了”的老房子,现在全成了网红景点,年轻人都爱来拍照。
最让人热血沸腾的,还是福州的“都市圈”蓝图。国家发改委都批了,福州成为继南京后全国第二个被批的都市圈。都市圈覆盖福州、莆田全域,还拉上宁德、南平部分地区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目标就是要变成“粤闽浙沿海城市群核心增长极”。
说白了,人口、产业、资源、交通全往福州这边聚,打造一个全新“湾区经济圈”。
别小看这种布局,主城区加滨海新城“双核驱动”,路网结构也从过去的“环状”变成“轴向”,中心城区到滨海新城的联系更紧密。这样一来,老城和新城互动多了,福州不再只是“知道有海”,而是真正的滨海城市。
你要是最近去闽江口,铁轨、塔吊、工地一片繁忙,像祥谦这种原本安静的小镇,现在成了地铁滨江新城的核心站点,周围几千亩新城正在崛起。
福州的“向南”,说到底不只是地图上多了几条路、几个新区,而是城市的气质和格局都变了。从过去的“小山水”到现在的“大山海”,从单打独斗到集群作战,从封闭发展到区域协同,福州这步棋,走得大气也走得有韧劲。
三十年前的“闽江口金三角”只是一个点子,如今成了现实。未来会怎样?福州人自己最清楚:这座城市要的是既有乡愁也有国际范儿,既守得住老福州的记忆,也撑得起大都市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