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个央行的新规,说实话,让不少人心里都莫名有点小激动。为啥呢?因为我们熟悉的电子支付限额终于有望说拜拜了,还有咱老百姓用得最多的信用卡,今后在利率、额度方面都要更灵活,看上去咱们的金融生活的确是要变天了。我今儿就用大白话,把这背后的门道、影响和大家该注意的点,认真唠唠。
先说说电子支付限额这茬儿。咱们很多人其实就没太在意过自己一天到底能转多少钱,尤其像有些年轻人,日常不大会有几十万的转账需求。但过去的规定其实管得很细,比如你用网银支付,如果没有什么数字证书或者电子签名的,每次最多只能转一千块,一天里顶天能转五千块。说实话,这金额二十年前是挺大的,那时候大伙用网银都觉得新鲜,而且防风险的意识也不强。可现在啥年代了?你出门不用现金,刷手机小额支付,网购动辄上千上万,甚至有的买房买车都指望着网上转账,大家对转账速度、安全性期待也不一样了。那种老掉牙的统一限额,除了拖后腿真没啥用了。
新规最大的变化就是“限额说再见,银行自己说了算”。什么意思?以后银行根据自个儿的能力、风控水平,还有客户的需求,自己设定给你多少额度。比如,你要来个大额支付,银行觉得你账号没啥风险,又做了双重验证,可能就让你单笔转几十万、上百万都行(当然这得看产品类型和监管细节)。反过来说,要是觉得有风险,银行也有权给你收紧额度。这种自主灵活,实际上既方便了用户,也让银行有动力做好服务和安全防范。
再比如,企业每天业务来往一大堆,老制度还卡着说给个人打款超过五万就不行,现在企业和银行能谈好了,就能给员工、合作方,方便灵活地支付工资、奖励、酬劳什么的,不用天天围着柜台跑,办事效率大大提高。
对于咱普通用户来说,真正的变化就是以后要大额踢款、投资理财、给家人打钱,操作门槛小了很多,是不是觉得更自由?甚至有时候,朋友之间借个大钱,或者做个大生意,也不会被规定弄得束手束脚的。用一句俗话说,就是给你“更多选择权”,你爱咋转就咋转――当然前提是资金安全、合规合法。
不过,这个变化对风险防范其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限额小,真碰到黑客把账号盗了,被转走一千块还在可承受范围里,现在可能一下子把大额给划走,那不肉疼才怪。所以,你自己也要长点心,卡号、密码、验证码这些信息死都不能外传,手机双重验证一定得开,一旦手机丢失或者莫名收到验证码短信、莫名被要求换绑账户,一定马上报警或者联系银行!别嫌麻烦,有时候你的大意就是骗子发财的机会。
说完电子支付成功“解放”,咱再看信用卡的新变化。
过去几年,不少卡友其实吐槽过的:咋自己的信用卡,日利率基本都是万分之五,想享点优惠,那是想得美!其实这是原来的规定卡死的――利率定得死,银行顶多给你万分之五的0.7倍,也就是0.035%的日利率,总归哪个银行都差不多。你用卡不还账,每天的利息就这样算,也没人跟你商量。遇到好点的,顶多免息期宽点儿,但你真想议价,那是做梦。
新规的意思是啥?就一个:“你能谈价了,银行愿意就行!”今后,信用卡利率由银行自主定价,好的客户能谈下低利率,信用差的就自己多花钱。这跟美国、欧洲、香港这些发达市场一模一样,人家早就玩开了。换句话说,以后咱们中国老百姓都能用“谈判的嘴皮子”在银行这里争取更低的额度。
以前还有一个让人头疼的规定,就是银行要调利率,45天前必须发短信通知你。有的银行一改动,好家伙,微信、短信、APP消息全来,你根本忙不过来。现在不用了――只要银行在合同里写清楚游戏规则,调利率就可以随时自主操作,管理起来更灵活。当然,好银行啥都跟你打招呼,因为这也是稳客户、增加粘性的方式。
另外一条小变化,对个人没啥感觉,但对银行来说是一大解放,那就是以后不用每月死盯着利率报表发展给央行报备,省了好多琐事儿。以后只要出现极端情况,央行随时能调监测,但不用每月耗费时间去抄表交功课了。
有朋友可能要问了:那以后银行会不会乱定价啊?谁能保证他们不是合伙宰我们?其实不必太担心。现在的金融环境早就不是20年前了,哪家银行不想多揽客户?你家信用好,他们当然愿意降点利息跟你捞份生意,否则就被竞争对手抢走客户。信用不咋地的,银行也得承担风险,给你高点利率也是公平。你要是学会货比三家,有本事议价,说不定能谈出超低利率卡,那时候简直成就感爆棚。总之,市场化让你有更多选择,你做得好,自然享福。
当然了,这里面也有风险。今后银行给客户定价的弹性更大,不排除有些银行搞点“花招”――比如不提前说,利率偷偷调高。大家平时最好多关注自家卡的APP提示、合同条款,有什么疑问直接在线客服问明白。
你要是信用不是太好,之前还能随大流搭个平均值,现在说不准被银行客观区分开了――高利率就得美国那一套,逼着你要么还钱要么换卡。长远来看,这其实也是倒逼咱们都去培养好信用,对金融市场也是好事。
还有一点很关键――今后各家银行又能使花招推花样产品了。哪家客户多,谁竞争手段多,下场就是你有更多“个性化卡片”可选:高端客户会收到更低利率的定制邀约,普通用户多半用普卡、维持日常消费;积分、权益啥的搞得更细分,收割一波小众人群。这就是市场的活力。
那说了这些好处,有没有什么必须注意的风险呢?有。
第一,限额的取消,让支付风险直线上升。你账户上的钱,再也没有“小额坎儿”保护,你万一遭遇电信诈骗、账户被盗,损失就可能巨大。所以,钱越多,越要“掂量”好账户安全。哪怕多一道防线,都是给钱装盔甲。
第二,信用卡利率浮动后,你千万别眼热信用卡越来越容易批下来就狂刷。有些人就容易“上头”――觉得银行宽松了就敢借、敢消费,结果成了“卡奴”。一旦哪天利率涨了,你收拾残局可真的没那么轻松了。所以说,无论行情怎么变,理性用卡是王道。提前做好规划,该还就还;能最低还款别逾期;如果被银行调高利率就衡量自身消费能力,该少透支就少透支。
第三,银行自主权增加后,良莠不齐、信息揭示和管理透明度是大家都得关心的新问题。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自己一定要多读使用条款、多看看APP里关于费用调整的说明,避免以后哪天发现不知不觉利率被调高、权益被取消。
再讲个大环境。其实,央行这次“放权”,是整个金融监管思路升级的重要表现。以往是前置审批、通一刀切,现在重心变成“事中事后监管”,多关注实体风险、流程合规。对老百姓而言,就是更尊重个人选择权,让你能自己做主,而不是处处被监管条款卡脖子。对金融机构来说,更能激发创新动力――只有市场放开花样,他们才愿意下功夫研究新服务。
未来,不单是咱中国,全球都是这路子。你看欧洲很多国家,早就取消小额支付限额了,对高净值客户开放大额网银业务;美国信用卡利率都是个人谈判出来的,银行既怕被罚款,也怕客户跑掉,服务提升了不止一个台阶。
深层意义是啥?消费升级,内需支撑,金融创新全都带动起来。以后你买房、买车、投资、留学、购物、跨境支付,统统能在一个银行卡/支付账户里完成。高净值客户需求更能被满足,普通客户体验与国际接轨。
说到最后,让我给点铁的建议:
1、信用记录比啥都金贵。今后,你的信用就是金融领域的通行证,是你交朋友的底气,是你向银行要钱的本钱。该还钱的千万别拖,该办分期的别恶意欠账。明天你想低息体验优质金融产品,全靠这张脸皮硬。
2、多读合同,留意调整通知。你申请新卡别光看积分和礼品,一定得把利率条款、费用变更说明都看清。用卡时多看看银行APP、短信、网站消息,有变化第一时间知晓。信息透明了,你才不会吃亏。
3、加强账户安全防范。该升级APP就升级,密码越复杂越好。各种短信验证、安全守护功能都开上。陌生电话、短信叫你转账结算的,九成九都是骗钱的,别信。
4、理性借贷、量入为出。金融生活便利了不是让你瞎花钱。能省的省,别被消费主义洗脑。私人借款也别轻信朋友和网上广告,免得血本无归。
5、多学点金融知识,多跟人交流信息。银行新规、产品优惠,自己多关注,多和身边懂金融的朋友聊,信息对称就不会做冤大头。
综上,央行新规是“松绑+激励”双重利好。只要你能守好底线,利用新机会,咱老百姓未来金融生活会越过越滋润。对市场来说,多元和创新接轨国际,这就是中国金融“升级换代”的大信号。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