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5公里,耗时14小时——这并非马拉松的纪录,而是一场关乎生死的速度竞赛。
1950年11月27日,113师师长江潮作出了三项决定,每项决策均背离常规,且对战场局势产生深远影响。
那最具冒险精神的行动,致使志愿军总部与外界失去联系长达10小时,情况紧张至极。这三个关键抉择,究竟带来了怎样的变革?
朱月清手捧着装有稀饭的碗,筷子在碗中轻轻搅动了两下,随即头一垂,陷入了梦乡。
稀饭洒了一身。
该团的338团团长刚刚经历了德川战役的激烈交锋,连续多日处于战斗状态,整个113师均呈现出相似的疲态。士兵们行走间不期然陷入沉睡,直至后面战友的碰撞方才从梦中惊醒。
1950年11月27日的正午11时,一通电话骤然响起。
韩先楚的声音从话筒中传出,语气坚定:“江潮,务必在三所里集合,明日破晓前刻不容缓。”
江潮查阅地图,发现德川至三所里的直线距离仅为72.5公里。在指定的时间内,这一路程可以在一天之内轻松完成。
他仰望窗外,只见战士们刚刚安顿下来休息,其中有些人甚至尚未脱下鞋子。
韩先楚在电话中语气坚定地逐字逐句道:“无论前路有多少艰难险阻,抑或遭遇何种伤亡,你们必须勇往直前。即便只剩一人,也务必挺进三所里。此战能否取得辉煌胜利,全赖你们的表现。”
江潮答:"必完成任务。"
搁下电话,他凝视着地图,不禁愣神。72.5公里,这不过是直线距离,至于实际要翻越的山路,其长度谁也无法确切预估。
军长梁兴初再次拨通了电话,声音中充满了紧迫感:“江潮,此番任务务必成功,绝无失败之途。前次战役的失利让我深感憋屈,能否让全军振奋精神,重拾信心,全在你一念之间。”
江潮心中清晰,在那场首战中,38军误将美军的一个营当作黑人团,意图集中火力攻击,却不料敌人已然逃逸。彭德怀对38军的这一失误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这股怨气,至今未消。
5点,113师出发。
江潮一声令下,全体干部与战士同甘共苦,皆以足力疾行,将马匹悉数留作运送弹药与物资之用。
问:师长,你也逃?
江潮:我跑在前面。
当部队踏入山区,夜幕降临,气温骤降至零下十几度。战士们身负枪械,背负炮弹,在崎岖的山路上疾驰。即便有人跌倒,他们也会迅速爬起,继续奋勇向前。
行进途中,遭遇南朝鲜小股部队,江潮随即下达命令,要求击退敌军后迅速撤离,切勿久留交战。
枪声持续,部队前行。
8点,江潮作出首个决定。
"关闭所有电台。"
将领一愣:“长官,为何总部会选择与我们取得联系?”
江潮紧迫地提醒道:“美军飞机能够捕捉到电台的信号,我们此刻的首要任务是保命。”
电台关闭,113师似夜色中隐去。
彭德怀在志愿军总部询问:“113师目前抵达何处?”
没人回答。
"联系上了吗?"
还是没人回答。
彭德怀焦急万分,113师所处的位置至关重要,若无法抵达三所里,整个第二次战役的包围圈便无法顺利形成。
38军部,梁兴初候消息。
一小时后,仍无消息。
两小时后,仍无消息。
梁兴蹲地抽烟。
113师正沿山路疾驰。
晨曦微露,依照惯例,军队本应寻找隐蔽之所,待至夜幕低垂再开始行军。然而,美军飞机穿梭于天空,白日行军无异于将自己置于暴露的靶心之中。
江潮瞥了一眼手表,发现距离三所里尚有三十余公里之遥,显然时间紧迫。
他做出第二个决定。
"脱去伪装,沿公路跑。"
话音落地,众人皆愣。
政委于敬山提醒道:“师长,当前正值白昼,敌军飞机有可能进行轰炸。”
江潮急道:“来不及了,赌一把。”
部队脱伪装,列队上公路。
晨光熹微,公路之上,一支军队正奋力奔跑,向前挺进。忽然,美军飞机低空掠过,盘旋侦察。
战士们心惊。
飞机绕圈后飞走。
起初,美军飞行员目睹这支部队身着厚重的棉衣,背负着各式装备,误以为他们是从前线调防至这里的南朝鲜军队。
这一赌,赌赢了。
清晨8时许,113师抵达了三所里,其到来时间远超预定计划,提前了数小时。
江潮随即下达命令:“请立即开启电台,向总部进行汇报。”
总部信号员高声呼喊:“信号接通!已成功联络到113师!他们已抵达三所里!”
彭德怀猛地坐进椅子里,疲惫地舒了一口气,喃喃自语道:“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梁兴初闻悉此讯,瞬间蹲身于地,沉默良久。
三所里战事即起。
美军第1骑兵师第5团从北方发起猛烈攻势,坦克引领着前进,飞机投下炸弹,338团奋勇当先,承受了极其艰苦的战斗。
在指挥所内,一名参谋急切地报告:“338团遭遇敌军夹击,伤亡人数持续攀升。”
副师长与参谋长相视而望,目光集中在了江潮身上:“师长,请下令将337团投入战场。”
江潮摇头。
"不行。"
于敬山焦急万分:“338团形势堪忧,若三所阵地失守,之前的努力将付诸东流。”
江潮言道:“我方孤军深入敌后,前方尚有艰巨的战役在等待着我们,因此,我们必须保留一支预备力量以备不时之需。”
他下达严令,要求338团:“无论代价如何高昂,务必将敌人阻止。”
338团坚守阵地,寸步不让。
正当此刻,侦察参谋急匆匆闯入:“师长,据侦悉,美军似乎正朝西部的龙源里撤退。”
江潮猛起。
龙源里位于三所里西侧,亦是一条通往南方的逃生通道。若敌人由此逃窜,即便三所里防守严密,亦无济于事。
他观地图,定下第三决策。
"337团,迅速占领龙源里阵地,无需等待上级指令。"
决定冒险。
若私自调整预备部队的部署,一旦总部有其他部署计划,将如何应对?
江潮顾不上了。
337团踏上征程,团长指派一营一连担任开路先锋,并将尖刀排的任务交予了二排执掌。
2排排长郭忠田。
郭忠田,吉林人,24岁。
接到指令之际,他和战友们已连续五天五夜未曾合眼,双眼通红如兔,步履蹒跚,摇摇欲坠。
"2排,跟我上。"
从三所里至龙源里东侧的葛岘岭,直线距离不足十公里。在这短短的十公里路程中,山峦起伏,峭壁林立,河流蜿蜒。
部队穿越山脉,横渡大同江。
江水寒气逼人,郭忠田率先跃入其中,战士们紧随其后,待上岸时,衣衫已被冰霜牢牢凝固,化作一层冰壳。
不停,停即冻僵。
跑,接着跑。
11月28日凌晨,抵达葛岘岭。
郭忠田攀登高地观察地形。
葛岘岭的主峰虽为制高点,地势辽阔,看似是一处绝佳的据点,实则却是一片绝境。此处地势荒芜,树木稀少,一旦美军飞机发动轰炸,后果不堪设想。
主峰的北坡处,毗邻着一条公路,坐落着一个不起眼的小山丘,其高度仅有区区50米。山丘之上,一块巨石矗立,巨石之下,则藏有一个自然形成的石洞。
郭忠田选定小山包作为主阵地的位置,并在主峰之上精心挖掘了假阵地。
战士们挖完,天将亮。
上午美军抵达。
1辆吉普车,3辆大卡车。
郭忠田下令:"等!"
车开近了。
"打!"
枪响,3辆美军卡车被全歼。
轰隆声起。
50多辆坦克列队驶来。
战士问:“打吗?”
郭忠田:放过坦克,别打。
有人不理解。
郭忠田阐述道:“我们缺乏反坦克装备,若与坦克正面交锋,无疑是自寻死路。正确的做法是瞄准坦克之后的步兵和弹药车进行攻击。”
一辆辆坦克依次驶过,两排战士紧贴阵地,纹丝不动。
坦克完毕,随后卡车队。
"专击首车及弹药车!"
枪声与手榴弹齐发,首辆战车瞬间被击毁,后续车辆被堵截,整个车队顿时间瘫痪在公路之上。
美军紧张,飞机出动。
一架,多架。
轰炸机将重磅炸弹倾泻于葛岘岭主峰之上,汽油弹的火焰瞬间将山顶燃为一片火海。
两排战士隐蔽于小山包的掩体之中,目击主峰遭受猛烈轰炸。
郭忠田轻笑一声,说道:“炸吧,炸的不过是些虚设的阵地罢了。”
美军飞行员误以为志愿军已被全数歼灭,遂驾机撤离。
美军步兵地面冲锋。
郭忠田投掷手榴弹。
美军倒下一片。
又冲,又倒。
冲了十几次,留下80余具尸体。
美军调整战术,夺取了对面山头,并利用坦克炮进行猛烈轰击。
第二排阵地遭受炮火洗礼,石块被炸得粉碎,捧起一把泥土,其中一半尽是铁屑。
战士们匿于石洞,待炮火息。
炮火暂停,再探头续战。
美军装甲部队的五十余辆坦克纷纷调转车头,意图将损毁的车辆推开,以便恢复道路通行。
郭忠田一声令下:“绝不能让他们得逞!立即集中火力,全力阻击!”
坦克推,志愿军攻,僵持一日。
美军未突破阻击线。
在这一日,我军第二排奋勇杀敌,共歼灭敌军215名,同时缴获火炮六门,汽车五十八辆。
2排,无伤亡。
这数字成为战争奇迹。
在113师的英勇战斗下,于三所里与龙源里地区共击溃敌军3000余众,并缴获汽车超过500辆。南撤的美军与北上支援的美军,二者相距仅不足一公里,然而即便如此,双方在三天的时间里均未能成功突破敌阵。
12月1日,美军选择了放弃,丢弃了所有重型装备,转而向西方溃逃。
彭德怀起草战后嘉奖电。
写完了,他觉不够。
挥毫之际,末尾添上了一句:“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
38军获称“万岁军”。
113师即“飞虎师”。
郭忠田荣膺“一级英雄”的崇高荣誉,其所在的第二排亦被冠以“郭忠田英雄排”之名。
江潮所做出的那三个大胆的决定,每一项都如同在刀尖上行走。电台的寂静、白昼中的奔袭、擅自分散兵力——这些行为在任意一支军队中,都可能招致军法的严厉惩处。
战场上,有时需冒险。
赌对改写战局。
赌错,万劫不复。
江潮连赢三局。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官方网站《三所里战斗:穿插迂回作战的经典案例》(发布于2020年1月7日)
《解放军报》于2021年10月26日推出的文章——《第二次战役:战史探析与胜利的启迪》
《中国军网:一纸嘉奖令,成就“万岁军”传奇》(2018年7月31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