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以色列政坛地震:掌控11个议会席位的极右翼宗教政党沙斯党宣布退出执政联盟。短短三天内,继圣经犹太教联盟党(7席)之后,两大关键盟友接连“叛逃”,总理内塔尼亚胡的执政联盟席位从68席暴跌至50席以下,彻底丧失议会多数席位。
这意味着政府无法通过任何法案,甚至无法批准国家预算。 一场由征兵令引发的政治雪崩,正将以色列推向政府垮台的悬崖边缘。
以色列最高法院2024年作出一项历史性裁决:政府长期豁免极端正统派犹太教徒(哈瑞迪派)服兵役的做法,“违反国家基本平等原则”,必须立即废止。 哈瑞迪派是以色列的特殊群体,占全国人口13%。
他们不工作、不纳税、不服兵役,却享受国家财政补贴、免费宗教教育和廉价住房。男性终身研读宗教经典,声称“学习《妥拉》就是保卫国家”。
2023年10月巴以冲突爆发后,以色列陷入多线作战。 加沙、黎巴嫩边境、叙利亚前线持续消耗兵源,国防军兵力缺口达5.4万人。 今年7月6日,国防部首次将征兵通知书发向哈瑞迪社区。 一张征兵令,撕开了以色列埋藏77年的社会伤疤。
加沙战争持续九个月,以色列士兵死亡人数超过3000人。阵亡士兵家属在社交媒体怒吼:“我们的孩子在加沙流血,哈瑞迪人却在耶路撒冷念经领补贴! ”前线士兵拍摄的视频里,战壕泥泞与后方宗教学校静谧的书桌形成刺眼对比。
财政压力加剧了愤怒。 2025年以色列军费飙升至GDP的5.7%,财政赤字扩大。 政府被迫削减社会福利,而每年拨给哈瑞迪宗教学校的补贴高达14亿美元。 纳税人质问:“凭什么用我们的钱供养特权阶级? ”
内塔尼亚胡并非不想妥协。 他曾向哈瑞迪政党承诺推动立法保留兵役豁免权,但遭遇另一股势力阻击:极右翼政党“犹太力量党”。
国家安全部长本-格维尔公开宣称:“谁敢和哈马斯停火,我们就退出政府! ”该党掌控国家安全部和财政部分配权,要求“彻底清除加沙的巴勒斯坦人”。 内塔尼亚胡一旦对哈瑞迪让步,极右翼将立刻反叛,政府同样垮台。
战争成为内塔尼亚胡的续命工具。 持续冲突可冻结其贪腐案审判,维持“战时总理”光环。 国防预算激增让军工集团获利,与极右翼形成利益链条。
7月14日深夜,哈瑞迪政党圣经犹太教联盟党(UTJ)率先退出政府。声明直指内塔尼亚胡失信:“政府背叛承诺,未立法保障我们的神圣权利! ”
48小时后,更大风暴袭来。沙斯党领袖在耶路撒冷紧急会议后宣布退出联盟,理由是“政府亵渎《妥拉》的至高地位”。 但他们留了后手:不推动提前选举,仅以退出内阁施压,同时保留议会委员会席位。 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撤退战术”。
议会席位数字说明一切:120席中,执政联盟从68席跌至不足50席。 反对派立刻发起程序挑战,要求解散政府。
特拉维夫的咖啡馆里,科技公司员工指着手机新闻大骂:“哈瑞迪人榨干国库,现在连兵都不肯当!”而在耶路撒冷宗教区,哈瑞迪长老怒斥征兵令是“对犹太灵魂的屠杀”。
深层的裂痕早已存在:世俗与宗教战争,特拉维夫中产阶层要求现代教育、性别平等;哈瑞迪社区禁止女性工作、实行性别隔离。
经济鸿沟,高科技产业员工年薪超10万美元,哈瑞迪家庭平均6个孩子靠补贴生活,贫困率41%。
阿拉伯公民的沉默,占人口21%的阿拉伯裔被《犹太民族国家法》定义为二等公民,加沙战争后更遭系统性歧视。
民调显示,72%以色列民众认为“内部撕裂”比外部战争更危险。 每5人中就有1人计划移民。
#图文打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