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刚落地天津,普京还没出站,手机上就被两条“惊喜”刷屏:老巢门口挨了三颗大火箭,银行账户又被欧盟端走两千亿。
这叫啥?一来就把脾气写脸上。再加上阅兵的礼炮声音当背景板,喜感翻倍。
先说那三颗“火烈鸟”。乌克兰自己吹的,弹头一吨,射程三千公里,能从基辅顶到莫斯科屋顶。虽说克里米亚那栋安全局小楼只是外墙裂个口子,一人受伤,但震慑信号够直白:你走你的红毯,我掏我家伙。能不能真打那么远还另说,舆论先飞一会儿。视频一出,半小时点赞十万。
火烈鸟背后站着整个北约技术帮,乌方工程师管调参,欧盟实验室给人做风洞。乌方把这导弹当围脖,逢人就秀:看,咱家也能飞出大杀器。这一次选择在普京访华当天发,摆明不给面子。
再说欧盟那两千亿。钱本来放在比利时信托账户,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大手一挥:先冻住,哪天俄愿意赔乌克兰战争账单,再考虑解冻。逻辑简单粗暴:债务方不签字,押金没收。台下议员鼓掌二十五秒,镜头扫过去都笑得像逛集市抢到鸡腿。
欧洲外交官随后补一句,咱再组个志愿联盟军,成员国各出点人,不挂北约旗,挂欧盟旗,直接进乌西训练基地。美国负责后勤,机场、医院、通讯一堆套餐配齐。消息一出,波兰国防部长先把招募海报贴上官网,剩下的人忙着算补贴够不够换辆新车。
两条消息几乎同框出现,普京的随行幕僚群当场眉心拧成麻花。红地毯鲜花拍得再漂亮,也盖不住手机屏幕上那一排感叹号。
有人猜,这不是巧合,是提前写好的剧本。乌方挑时间点放导弹,欧盟掐同一天放财政杀招,两边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要的就是在东方主场给莫斯科难堪。
奇妙的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此刻人在天津,和泽连斯基前晚才通过电话,却闭嘴不谈。媒体堵在电梯口追问,他抬手看表,说我赶场。不是不想管,是管不起。美国手里捏着会费,欧盟管着议程,联合国只能装糊涂。
普京反倒沉得住气,车队一路开到钓鱼台,跟中方代表团热聊三个半小时。外界看见的是微笑、碰杯、合影,没看见的,是会场背后的小黑屋,中俄把一张写满“能源换电子”“粮食换机床”的清单拍到桌面,密密麻麻全是数字。
谁都知道,俄罗斯被切断SWIFT之后急着找新收银台,中国正好缺便宜又稳定的油和气。2400亿美元双边贸易额度,去年立下的flag,今年提前半年就快达成。双方干脆把货轮当公交车,黑海码头船屁股贴船屁股。
更细节的合作藏在餐桌上。俄方提出用人民币结算一半能源合同,中方说可以,但得搭点技术活,比如核电站维保、高铁备件、远程宽体客机的碳纤维。两边算盘珠子噼啪响,笑声透过门缝飘出来,外面记者疯狂补脑洞。
至于那两千亿被冻的欧元,俄方律师团队早算过,即便撬动国际仲裁也至少折腾三年。普京直接把案子丢给中俄联合法律研究中心,顺带让中方国投公司先在哈萨克斯坦注册一个SPV,先把钱绕道流进来。能不能成没人打包票,但窗口先开着。
欧盟想派志愿兵,俄罗斯也没闲着。克里姆林宫对外放风:既然你们来志愿者,那我们也请朋友帮忙。东方某大国的退役电子战顾问团,下周正好轮班到白俄边境做交流。真假就不知道了,社交媒体上一张模糊的照片已够让对面失眠。
回到阅兵画面。中国仪仗队正步踢出飞线,俄罗斯方阵远远跟着鼓点。镜头切到观众席,普京鼓掌的节奏稳稳的,看不出刚才挨导弹的影子。或许是习惯,或许是笃定:底线总有备份。
有人翻出2022年的旧闻对比,乌方那时一天只能打出几十发普通火箭,现在敢放洲际大块头;欧盟那时只是小批量军援,现在直接上志愿兵。变量升级速度堪比手游氪金,一局比一局狠。
北京深夜的空气带着烤串味,雨后的路面上灯影摇晃,普京的专机引擎在停机坪低声轰鸣。一边是国宴刚散的杯盏,一边是手机里未读的加密电报:克里米亚那座安全局大楼后面,一排新弹坑正在连夜填水泥。
那么,真正的问题是:当欧盟志愿兵把靴子踏上乌克兰的那一刻,当火烈鸟第三次点火的倒计时响起,俄罗斯手里的“底牌”到底是咬人的铁钳,还是给自己找退路的绳子?好戏还在后面,你猜谁第一个按不住?